中國大陸開放台胞申領居住證九月上路,陸媒稱為「給台胞最『帶感』的體驗」。陸委會則嚴陣以待,斥之為統戰措施,意圖將台灣「內國化」,並指出申領居住證後的種種風險與疑慮,更強調將基於國家安全作必要管理,研擬多項反制措施。陸委會也發函教育部與各大學,表示已在官網成立「台生赴陸求學專區」,提醒青年學生赴陸發展應做好風險評估。
由於兩岸體制的差異,對於青年學生赴陸求學發展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風險,政府提供適切的提醒、勉勵與祝福是必要的。但如果淪於「恐嚇式」的警告,則大可不必,因為效果不大。陸委會想祭出嚇阻、約束或箝制,恐怕只會自傷,形同與自己的人民相互棄絕。
台灣學生赴陸求學日多,我政府除學歷採認,特別是醫師考試的限制外,已無力阻擋,只能以「恐懼宣傳」的方式對有意赴陸的學生提出警告。但拜過去國民黨「反共教育」與當今民進黨「反中宣傳」之賜,有多少人不知道中共的行政控制、政治專制及社會監控之厲害?但當台灣的高教競爭力逐漸衰退,青年就業發展日益受限,這些「恐懼宣傳」如何擋得住學生的西進潮?
對於台胞申領居住證,陸委會祭出的就不僅僅是警告了,而是採取懲罰的手法嚇阻。陸委會最初擬對申領居住證者以違反《兩岸關係條例》予以「除籍」處分,此議引起批評後,陸委會言明不會註銷申領者的台灣戶籍,但會研擬其他反制或懲罰措施,包括申報登記、限制擔任重要公職或參政權益,甚至排除部分社會保險福利等。
事實上,觀察陸委會近期的對陸反制措施,從M五○三航路到金門通水典禮,幾乎都是自殘式手法,只會傷害自己的人民,卻傷不到對手,居住證恐怕也將重蹈覆轍。有人認為,陸方採取「無須設籍」和「自願申領」方式,既是對陸委會反制的「反反制」,也讓台胞不致因牴觸《兩岸關係條例》而受懲。如此一來,這張居住證,根據賴清德的兩岸寓言,「北風」和「太陽」的角色竟然完全易位。
不可諱言,台灣民眾赴大陸求學或就業,可能面臨思想管制和社會監控,大陸推動台胞居住證確是有政治圖謀,申請者不可毫無警覺。問題是,相對於中共的種種「惠台」措施,陸委會難道想不出更聰明的借力使力之計作為反制?如果蔡政府的法寶退縮到只剩下警告、恐嚇或懲罰,那注定將在兩岸競賽中慘輸。
蔡政府的回應,其實完全畫錯重點。在台灣高教仍有優勢之際,唯有改善高教競爭力,提振經濟發展與就業環境,才是留才之道。恐嚇宣傳,是搶不過人,也留不住人的。包括擴大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廣招陸生,增進新世代互動,都能為台灣高教灌注活力。但蔡政府卻是大搞校園白色恐怖與學術獵巫,更歧視陸生,不啻自己阻斷大陸知台友台的力量。
對於台灣民眾在大陸的生活需要與權益保障,包括稅務疑慮等,政府有責任作他們的靠山,協助他們解決問題。這點,唯有透過兩岸協商談判,才有可能做到。如果民眾在大陸受到優惠待遇,回到自己的地方反而要受懲,這豈非政府自絕於人民?我們要提醒的是,面對像居住證這種兩岸的社會融合政策,民進黨的決策者若不能從戰略高度正視百萬台灣民眾在大陸的社會參與、介入與融合的影響力,反而重回冷戰思維封閉自己,這是喪失信心與鬥志的作法。
事實上,對岸的洗腦若能成功,國民黨政權就不會被輪替;監控如果密不透風,大陸也不會有那麼多網路翻牆和圍觀;專制要是銅牆鐵壁,大陸更不會有那麼多群體事件了。蔡政府不應小看人們對於自由民主的渴求,也要對台灣的優勢有信心;政府若掐得越緊,反而會失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