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古典樂刊】提供最新古典音樂訊息,以及有趣的音樂小知識,突破你對古典音樂的想像。 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9/05 第431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紀政的起跑線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一張居住證,北風和太陽角色易位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壽險監理 接軌國際
民意論壇 川普 犧牲人道換選票
延禧宮鬥「超真實」 女性被邊緣化
天然獨?年輕選民很務實
東奧正名公投…別搬石頭砸自己腳
美感教育 要從「頭」開始
東奧正名公投…別讓運動員流淚
東奧正名公投…有勇無謀 恐吞更多屈辱
藍綠再不反省 就進歷史焚化爐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紀政的起跑線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很多民眾仍有記憶,「飛躍的羚羊」紀政站在起跑線前,英姿爽颯。這些珍貴的畫面已遠矣,但大家都知道,紀政本人尤其比誰都更清楚:她這一生的榮耀,是因代表國家出賽而贏得。無比賽即無榮耀,這點沒說錯吧?

在「選手」身分之後,紀政曾任立委,而她最近受矚目的活動是推動「東奧正名」公投。台灣為此被剝奪了東亞青運主辦權,引發體壇嘆息,年輕選手多表失望和焦慮。紀政的侄兒擬參選台北市議員,也以東奧正名為訴求,結果在民進黨初選落敗。

東奧正名運動如今達連署門檻,若中選會不阻擋,可望在年底公投。但就算公投過關,在國際上仍改變不了「中華台北」的名稱問題。日本政府正全力投入辦好東京奧運,有可能讓台灣正名運動成為變數,來攪亂該國主辦奧運的盛事嗎?這個問題,召回台灣「助日大使」謝長廷問問,即可知道答案。

所以,這場「東奧正名」公投,終究不過是一場台灣關起門來「自己爽」的遊戲。東亞青運遭取消事件,紀政事前曾拍胸脯保證絕不會有負面影響,但一出事誰也無法承擔責任。現在林佳龍宣布明年將自辦亞太青運,這種「以台灣自辦」取代國際出賽的阿Q精神,還真是外交奇招啊!

紀政選手在起跑線前的英姿,將由東奧正名起跑線上的政治形象取代嗎?當年代表國家出賽贏得榮耀,如今卻讓年輕選手冒著無法出賽的風險;兩相對比,令人何其失落!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一張居住證,北風和太陽角色易位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中國大陸開放台胞申領居住證九月上路,陸媒稱為「給台胞最『帶感』的體驗」。陸委會則嚴陣以待,斥之為統戰措施,意圖將台灣「內國化」,並指出申領居住證後的種種風險與疑慮,更強調將基於國家安全作必要管理,研擬多項反制措施。陸委會也發函教育部與各大學,表示已在官網成立「台生赴陸求學專區」,提醒青年學生赴陸發展應做好風險評估。

由於兩岸體制的差異,對於青年學生赴陸求學發展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風險,政府提供適切的提醒、勉勵與祝福是必要的。但如果淪於「恐嚇式」的警告,則大可不必,因為效果不大。陸委會想祭出嚇阻、約束或箝制,恐怕只會自傷,形同與自己的人民相互棄絕。

台灣學生赴陸求學日多,我政府除學歷採認,特別是醫師考試的限制外,已無力阻擋,只能以「恐懼宣傳」的方式對有意赴陸的學生提出警告。但拜過去國民黨「反共教育」與當今民進黨「反中宣傳」之賜,有多少人不知道中共的行政控制、政治專制及社會監控之厲害?但當台灣的高教競爭力逐漸衰退,青年就業發展日益受限,這些「恐懼宣傳」如何擋得住學生的西進潮?

對於台胞申領居住證,陸委會祭出的就不僅僅是警告了,而是採取懲罰的手法嚇阻。陸委會最初擬對申領居住證者以違反《兩岸關係條例》予以「除籍」處分,此議引起批評後,陸委會言明不會註銷申領者的台灣戶籍,但會研擬其他反制或懲罰措施,包括申報登記、限制擔任重要公職或參政權益,甚至排除部分社會保險福利等。

事實上,觀察陸委會近期的對陸反制措施,從M五○三航路到金門通水典禮,幾乎都是自殘式手法,只會傷害自己的人民,卻傷不到對手,居住證恐怕也將重蹈覆轍。有人認為,陸方採取「無須設籍」和「自願申領」方式,既是對陸委會反制的「反反制」,也讓台胞不致因牴觸《兩岸關係條例》而受懲。如此一來,這張居住證,根據賴清德的兩岸寓言,「北風」和「太陽」的角色竟然完全易位。

不可諱言,台灣民眾赴大陸求學或就業,可能面臨思想管制和社會監控,大陸推動台胞居住證確是有政治圖謀,申請者不可毫無警覺。問題是,相對於中共的種種「惠台」措施,陸委會難道想不出更聰明的借力使力之計作為反制?如果蔡政府的法寶退縮到只剩下警告、恐嚇或懲罰,那注定將在兩岸競賽中慘輸。

蔡政府的回應,其實完全畫錯重點。在台灣高教仍有優勢之際,唯有改善高教競爭力,提振經濟發展與就業環境,才是留才之道。恐嚇宣傳,是搶不過人,也留不住人的。包括擴大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廣招陸生,增進新世代互動,都能為台灣高教灌注活力。但蔡政府卻是大搞校園白色恐怖與學術獵巫,更歧視陸生,不啻自己阻斷大陸知台友台的力量。

對於台灣民眾在大陸的生活需要與權益保障,包括稅務疑慮等,政府有責任作他們的靠山,協助他們解決問題。這點,唯有透過兩岸協商談判,才有可能做到。如果民眾在大陸受到優惠待遇,回到自己的地方反而要受懲,這豈非政府自絕於人民?我們要提醒的是,面對像居住證這種兩岸的社會融合政策,民進黨的決策者若不能從戰略高度正視百萬台灣民眾在大陸的社會參與、介入與融合的影響力,反而重回冷戰思維封閉自己,這是喪失信心與鬥志的作法。

事實上,對岸的洗腦若能成功,國民黨政權就不會被輪替;監控如果密不透風,大陸也不會有那麼多網路翻牆和圍觀;專制要是銅牆鐵壁,大陸更不會有那麼多群體事件了。蔡政府不應小看人們對於自由民主的渴求,也要對台灣的優勢有信心;政府若掐得越緊,反而會失去更多。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壽險監理 接軌國際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台灣壽險業的資產快速成長,今年6月已經達到25.9兆元,而2004年僅為5.6兆元。壽險業資金絕大比重是使用保戶的錢,股東僅出一小部分的資金,淨值占資產比率僅為5.3%。未來監理法規與會計原則對壽險業的財務透明、資本適足性要求將愈來愈嚴格,壽險業又要面對國際間量化寬鬆政策退場所造成金融不穩定的衝擊,這些都值得主管機關與壽險業提前因應。

壽險業十幾年來資產快速成長,主要是這段期間投資意願低落、貨幣供給寬鬆,使得資金過剩嚴重,銀行存款利率與債券利率持續下降。

目前銀行大額存款的1年期利率僅約0.1%,一般存款的1年期利率約1%,10年期公債殖利率僅約0.8%(美國約為3%)。壽險業與銀行合作,在銀行通路賣保單,民眾大量資金購買的是短年期儲蓄型保單,藉以獲取高於存款利率的報酬,又可獲得保險給付的免稅優惠。

壽險公司獲得源源湧入的資金,但若投資國內債券型商品,不僅市場胃納不足,報酬率又低,因此國外投資是必然的選擇,藉以獲得較高避險前的報酬。原來保險法對於保險業辦理國外投資總額最高不得超過各該保險業資金的45%,根本無法符合壽險公司的需求,因此金管會於2014年提案修改,最主要是放寬保險業投資於國內證券市場買賣之外幣計價的債券金額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此一放寬措施使得壽險業國外投資的實際金額占壽險業資金已達65%。

另一方面,壽險業的財務報表與資本適足率的計算也有討論的空間。壽險業的負債仍未以公平價值評估,由於目前投資報酬率為3%到4%之間,但在2001年以前所發的保單之預定利率多在6%以上(資金成本),造成壽險業出現利差損,理應承認利差損所增加的負債,但目前財務報表是不用反映的。再者,壽險業向主管機關極力爭取外匯價格準備金機制,讓保險公司可沖抵匯率變動造成的損失。

但壽險業資本適足率更多出兩項問題。第一項是壽險公司最大宗的債券投資,全部皆視為如同持有到期,以成本計算,使得資本適足率不受未實現損益的影響;第二項是壽險業投資股票持續增加,在計算資本適足率時,以前六個月平均股價計算,此一作法使資本適足率比較不會變動。壽險業的財報編製準則已經存在需改進之處,資本適足性制度又比財務報表更無法反映現實狀況。

未來一到二年,壽險業將持續面對美國升息與金融不穩定的衝擊,目前金管會已對壽險業國外投資訂定新的規範,國外投資比率大概不會再增加,並增加以淨值比率做為監理指標,這是必要的措施。同時,金管會應強化壽險業的風險管理,因應未來升息與匯率波動所帶來的影響,避免只追求短期帳上的獲利。

更者,去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頒布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保險合約(IFRS 17),將於2021年1月1日為國際生效日,台灣預計2024年初採用。此號準則與現在作法主要不同之處,首先要求保險業的負債要採現時估計(公平價值的概念),亦即要將上述利差損計入負債,而非以保險契約發行時的利率來估計(歷史成本的概念)。

其次,保險合約收入將分開計算保險服務損益與投資收益,且保險服務不能一次性認列收益,而是隨著服務提供而逐期認列收入,如此也將影響保險業的商品開發與投資配置。

因此,金管會必須逐漸導正壽險業的發展,藉以因應IFRS 17的實施。另外,為防止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危機再次發生,國際保險官監理協會將針對國際保險集團,制定以風險為基礎之全球一致的保險資本要求,預計明年完成,主管機關也應積極評估屆時對台灣壽險業的影響,及早應對。

   
民意論壇
川普 犧牲人道換選票
許煥欽/台商(新北市)/聯合報

惟恐天下不亂的美國總統川普,最近在不到一周內,繼威脅退出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將加拿大踢出新北美自貿協定之後,又做了一個重大宣示,那就是未來不再向「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提供資金,這意味著美國將掐斷對巴勒斯坦的長期援助。

其實川普對於中東地區長期紛擾的態度傾向,從去年十二月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引發阿拉伯世界及各盟邦的抗議事件中,就已經很明顯地攤在陽光底下了。

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指稱,近東難民救濟和工程處的運作存在無可救藥的缺陷,美國不願意繼續承擔多年來不成比例的開支負擔。這篇聲明的措辭,聽起來並不陌生,川普今年七月在北約峰會上忿然指責,北約各成員國不成比例的國防開支,對美國而言是不公平負擔。兩篇論述的基調相同。

「近東救濟和工程處」是一九四九年設立,主要是向生活在約旦河西岸、加薩地帶,以及敘利亞和黎巴嫩的五百多萬巴勒斯坦難民,提供人道救助、教育和醫療等服務。美國是歷年來最主要的資助來源國。此聲明發布後,美國勢必將完全停止捐輸。

川普突然將矛頭直指對巴勒斯坦難民的援助,究竟意欲為何?這個舉動確實令人愕然,但仔細觀察,仍可發現若干蛛絲馬跡,說穿了就是著眼於今年十一月期中選舉,以及二○二○年總統連任大選。

一向親以色列的美國基督教福音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宗教及政治運動中,擁有了足以左右共和黨內選舉結果的實力。根據教會統計,自一九八○年代以來,超過七十%褔音派教徒,傾向支持共和黨候選人,因此,川普中止對巴勒斯坦難民的經濟援助,以及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了。就現實利益而言,都是為了討好親以色列的福音派勢力。

在崇尚人道主義的歐美社會中,川普以犧牲對五百多萬巴勒斯坦兒童、病人的照顧與醫謢,作為爭取選舉支持的「策略」,對於深植人心的普世價值而言,絕對是扞格不入的,僅就這一點的誤判,他必然會嘗到因小失大的苦果。另外,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深入報導,受訪的以色列前軍方發言人彼得.勒納分析稱,川普停止援助的做法,很可能會使美國、巴勒斯坦、以色列三方俱傷,無一倖免,不僅會造成中東局勢的更加緊張,還將破壞各方未來在和平道路上的努力與前景。

   
延禧宮鬥「超真實」 女性被邊緣化
曾柔媗/研究生(新北市)/聯合報

近幾年的宮鬥劇掀起兩岸三地熱潮,最近「延禧攻略」更是創下收視率新高;觀眾隨著劇情起伏和節奏,投射在角色裡,抒發了真實社會中的心情。

劇中對於場景、角色服裝和妝容的考究、畫面呈現出來的柔和感,也帶給觀眾視覺饗宴。宮廷劇固然好看,筆者有些不同看法。

首先,宮廷劇改編自史實,不論是劇情、白話台詞、角色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等,設定上已融入了現代元素;觀眾將自我投射在劇情或某個角色裡,對應在現實生活,例如女主角有仇必報性格,讓觀眾宣洩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的怨氣。又如之前的甄嬛傳,也引起了職場生存學的討論。

但宮廷劇文本是「改編」於史實,並非為真。文本呈現出了比實際真實還真實的超真實(Hyper Reality)現象。實際上其歷史、環境脈絡完全不同,投射到現實社會並不適用。

第二,宮廷劇文本的主角迷思,形塑出絕對的好人和壞人,把主角的各種行為合理化、正當化。

第三,宮廷劇也呈現愛情迷思和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女性在後宮彼此鬥爭和爭寵的手段,女人在鬥爭中彼此傷害,男人的權力卻相對穩固。這樣的迷思投射在現實社會中是危險的,不僅影響男人如何看待女人、女人如何看待女人,女性在現實社會裡的重要角色因此被邊緣化。

宮廷劇不會超過對岸的政治紅線,也是近年盛行原因之一。觀眾在欣賞高潮迭起和美感十足的戲劇時,也應耳聰目明,將戲劇還歸戲劇本身。

   
天然獨?年輕選民很務實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所教授(台北/聯合報

創黨超過百年的國民黨,由於領導階層年紀偏高,總被認為與年輕人距離較遠,不是年輕人樂意接近的政黨。此外,「九○後」年輕人,因成長與受教於李登輝及陳水扁執政時期,深受「去中國化」或「兩國論」影響,常被媒體渲染成「天然獨」,是民進黨挑戰國民黨政權的重要力量。

這幾年的洪仲丘事件、太陽花學運、周子瑜事件、反課綱運動、抵制台大音樂會等,常被引為年輕人唾棄國民黨,支持本土意識的明證。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至少最近民調的一些數字,與上述圖像,似乎不太吻合。

根據全國公信力民調公司過去一個月所進行的三次全國性民調,廿九歲以下年輕人認同國民黨比率為百分之十五、十四與十九,認同民進黨的則為百分之八、七與三。每次調查固然均有將近六成的年輕受訪者,表示他們沒有任何政黨認同,但國民黨與民進黨間的懸殊認同比率,已很難讓觀察者相信,年輕人有「天然獨」傾向,或一面倒的支持民進黨候選人。

尤其被問及對蔡英文與賴清德施政是否滿意的問題上,廿九歲以下選民的不滿意度均高於平均值,甚至是所有各年齡層中不滿意度最高的區塊。換言之,年輕人對民進黨或民進黨領導人的不滿,比率上均高於其他年齡族群。若確實有「天然獨」主導年輕選民政治傾向,這樣的結果應該不容易出現。

在統獨政策上,年輕選民與民進黨路線不同調也十分清楚。當被問及政府是否應該調整兩岸政策以緩解當前僵局,有近七成年輕選民認為應該,只有二成二認為不必。而所謂調整當前兩岸政策,顯然便是以承認九二共識替代目前一邊一國。由於國民黨主張回復九二共識,所以有近四成二年輕選民認為,面對大陸的政經封鎖,國民黨比較有能力打開僵局,認為民進黨做得到的,則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當然還有三成七認為,無論那一黨上台執政,都無法化解目前兩岸僵局,顯示相當比例年輕人對未來台灣的國際空間並不抱樂觀。

這幾天,東奧正名案已完成連署,正式向中選會申請成為年底選舉的公投議題。但在這個議題上,卻有超過七成五的年輕選民認為,實質參與國際活動比堅持主權名稱更重要,後者僅有百分之十五的支持度。相同比率的年輕選民也表示,為了參加國際賽事,他們願意接受使用「中華台北」旗歌與名稱,並不堅持以「中華民國」或「台灣」與中國對撞。這個比率在各個年齡層中是最懸殊的,說明廿九歲以下年輕選民,並不如媒體或網路所描繪的「天然獨」,或不具妥協性。

為封殺國民黨選票,曾有耳語與網路傳播主張,把票投給國民黨就形同支持共產黨,且年底大選是共產黨聯合國民黨對付民進黨的鬥爭。對於這類紅帽子,年輕選民展現了不同的思辨,有壓倒性的八成三與七成三不認同這種說法。

這些民調所呈現年輕選民意見分布,應該可以打破坊間一些「天然獨」迷思。推動東奧正名的大人們常說,連署公投是在為台灣的未來找出路,但這群被戲稱為網路世代的草莓族,態度上卻似乎比這些大人們更為務實。

   
東奧正名公投…別搬石頭砸自己腳
鄭清和/退休人士(高雄市)/聯合報

今年我亞運成績輝煌,是選手們流下數不清的汗水,忍受多少痛苦訓練,長期辛勤耕耘換來的,全體國人都引以為榮!不料此時傳出東奧正名公投提案已完成五十二萬份連署書,並向中選會遞件;如果公投通過,中華奧會一旦向國際奧會提出申請改名,國際奧會若根據洛桑協議認定台灣違反規定,就會先將我國停權處置,使我們的運動員喪失東京奧運比賽資格,等於阻斷本地運動選手未來發展與為台灣爭取發光發亮的機會。

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被取消,殷鑑不遠,為什麼還要重蹈覆轍,自找麻煩,搬石頭來砸自己的腳呢?當前最重要的是優先守穩參賽權,沒有必要多此一舉,亂搞無意義的正名活動。

   
美感教育 要從「頭」開始
褚天安/高中美術教師(桃園市)/聯合報

暑假尾聲,走訪「日本科學未來館」參觀「デザインあ」展,當作開學前的自主備課。

這個展覽原型來自多年前佐藤卓在NHK頻道播出的同名節目,台灣多半翻譯成「啊!設計」。其實「あ」是日文平假名五十音的第一個音,就像英文的「A」,所以也有初始、起點之意;而「設計」意味從設計原點開始了解設計。

展覽透過展示傳遞設計思考的原點與隨之發展出來的可能性,讓觀眾意識到正確的思考起點,可以牽動複雜社會系統裡的各式各樣問題、各式各樣的人,深入了解後進行解決問題的過程,甚至進一步建立新系統。整個展覽就是在進行一場探索設計起點的教學活動,以「觀察」、「思考」與「體驗」為主幹的展示,重點不是酷炫,而是理解與思考。

展場擠滿了大人小孩,展示不談設計知識與術語,直接呈現物件,分成A觀察區、B解剖區、C重組(構成)三大區。A區用五種日本每天日常生活一定會看到、用到的事物,展現觀察的視點,當這些普通事物被分解、並置呈現演化過程、被放大縮小、甚至被描繪下來時,觀眾也就參與了設計思考起點。

日常生活是學習的起點,也是設計的基礎,當台灣小孩暑假忙著上輔導課、補習班時,不知多少日本年輕人在此獲得思考啟發!我認為這種啟發未必一定是為專門學設計的人,就像十七世紀歐洲博物學家啟發了各式各樣的學科(也影響了藝術),所以這個展覽是在「日本未來科學館」而非美術館,意圖明確。

設計既是「考現」(對現在現實的考古),也是創造,從現有生活中持續提出改善方案,也勢必碰觸現存體系問題,所以設計思考也牽涉社會理解,既是科學也是人文。

我深深感受到,台日社會看待藝術與設計、美感與生活的視點差異。走訪日本各地,處處可看到自然人文的相互襯托,感受到設計者的巧思,務求設計與地方體系的融合與再生。反觀台灣各處經常可看到奇特而孤立的設計,有些如同高跟鞋教堂的獵奇式設計,有的則號稱國際大師設計卻高不可攀;我們不乏有厲害的國際創意設計人才,卻很少在日常生活中讓大眾有幸接觸,常常使用。

之前在松山文創園區看了「世界最美的教科書展」,日本的中學美術教科書皆為專業設計師、教授操刀,反觀台灣教育以升學為目標,非升學科目教科書長期欠缺專門研究,談論設計大多著重在產業,忽略了學習目多樣性。如果觀察卻沒有解剖,也沒有分析結構,那麼我們即使可以蓋出最美的教堂,也跟地方格格不入,無法真正深入生活。

走出日本科學未來館,我腦中反思逐漸得出四字結論:「社會參與」,難怪總是覺得「中華民國美學」怪怪的,因為高層與基層分屬兩個世界。

推動美感教育,得從「頭」才關鍵。若我們只看到表象,不解剖、不深入碰觸體系裡的障礙,美感教育如何深入生活?還有媒體、設計師、學者專家等更有社會影響力的角色呢?完整考古加考現是可以預測未來的,美感教育,單靠學校老師是不足的。

設計,別只是從小開始,還要從「頭」開始。

   
東奧正名公投…別讓運動員流淚
張博智/前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體育/聯合報

二○一八亞運落幕,創下史上第二佳績,亞運代表團歸國獲得國人熱烈歡迎,為二○二○東京奧運爭取突破性成績注入強心劑。運動員用汗水做成長的活水源頭,用實力展現企圖心,用生命爭取榮譽的方式,無疑是台灣走向世界既無爭議又具效益的模式。

正當亞運代表團凱旋歸來之際,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也由紀政領軍,向中選會遞交五十二萬份連署書,可望納入十一月九合一選舉中的公投案。此舉雖足以彰顯台灣民主自由多元價值,卻也為我國是否能夠順利參加東京奧運投下震撼彈。

以中華台北參加亞奧運賽會,是自一九八一年簽訂洛桑協定後,我們得以重返奧會的入場券,儘管「委屈」卻通行無礙,甚至只要實力夠強,摘金奪銀鍍銅,都能以中華台北之名,證明台灣的存在。

國際社會講究實力為外交後盾,折衝斡旋更須顧及現實利害。紀政經常以她一九六○、六四、六八三次參加奧運,都以台灣之名參賽的經驗,做為正名運動合理可行基礎,其實是罔顧歷史、錯估形勢,甚且「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讓人不禁懷疑紀政此舉是被政治利用了?抑或利用了政治?

中華台北雖然不是我們的「正名」,卻是我們通行無阻的票券,改變豈能一廂情願?川普上台之後,可以出爾反爾、信口開河,因為他是強權美國總統;習近平之所以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歡迎,因為中國崛起,大家都寄望分享中國經濟的一杯羹。至於我們,憑什麼改變既有現狀呢?夜郎自大、恣意妄為,恐怕只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到頭來,最可憐還是長年流血流汗卻要因為喪失舞台而流淚的運動員!

   
東奧正名公投…有勇無謀 恐吞更多屈辱
陳明/會計師(新北市)/聯合報

東奧正名公投領銜提案人紀政表示,如果順利通過,照道理是政府需要求中華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申請,以台灣名字出賽,最壞的結果就是我們還是中華台北,但她希望選手可以像她當年一樣,在一九六○、六四、六八年三次奧運,都是以台灣名義參賽。

紀政的話一方面讓人覺得唏噓:當年中華奧委會在無法用「中華民國」名義參加奧運會時,勉強接受了「中華台北」,雖然委屈,但是起碼保住了中華民國國號的一部分,不至於被矮化成只是一個地區「台灣」。怎知道現在去中華民國化,「中華台北」卻被認為比連個國名都沒有的「台灣」更為矮化。

另一方面,紀政的話讓人覺得天真,她說「最壞的結果就是我們還是中華台北」。過去兩三年,我們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慘痛經驗,仍然歷歷在目。二○一六年世衛大會,中國在邀請函上加上「一個中國原則」,逼民進黨政府吞下了。二○一七年連世衛邀請函都沒有收到。真如紀政所言,東奧正名最壞的結果就是我們還是中華台北嗎?且不說我們會不會被取消會籍,如果中共堅持台灣只能以「台灣,中國」名義參賽,民進黨政府和台灣人民要不要吞下去?

我們不是不勇敢,但卻不願見政府有勇無謀,屢戰屢敗,結果換來更多的屈辱。

   
藍綠再不反省 就進歷史焚化爐
簡碩亨/高中生(新北市)/聯合報

為什麼許多民眾想要柯文哲?簡言之:垃圾不分藍綠嘛。還抱持過去思維的政治人物們,每次選舉總是要「回歸藍綠對決」,透過組織、造勢等力量,藍去綠來,綠來藍去。民主好聽,聽聽就好,說穿了,民眾有什麼選擇權?好像非藍即綠,除藍綠外皆是邪門歪道。

民眾不是喜新厭舊,只是倦了,累了,因為都做不好啊。

曾聽人提到,「台灣的民主,就是把一個一黨制的中華民國,和一個一黨制的台灣國,放在同一個籠子裡。」這就是意識形態綁架了民眾。

國中、高中公民課本裡曾提到,「政黨的功能:一、匯集和表達群眾的利益與要求…四、教育和提升民眾的政治意識。」好不諷刺!群眾的利益與需求何在?

教育我們要不擇手段,抹黑鬥臭別人?教育我們政治意識,就是把大家死死困在你的意識形態裡?若是如此,不必假惺惺宣稱台灣多民主。

柯文哲過去代表綠色、墨綠,如今卻可以吸引淺藍,甚至紅(央視報導)。在大陸兩岸一家親,床頭吵床尾和,在台灣可以道歉,可以找李登輝。這說明什麼?你可以說他是牆頭草、變色龍,而他得到什麼?民眾的支持,兩岸的和平交流,世大運大陸隊伍參賽;對比今日之蔡政府,違反民意的價值,換得一身傷痕,得到什麼?

年底的選戰,也是一次藍綠自我反省的機會;如果依然故我,大概要被掃入歷史的焚化爐吧。

   
300萬元高薪族 工作習慣哪裡不一樣?
高薪者與一般收入的上班族,在許多工作習慣的細節上存有巨大差異。以訂定工作目標而言,高薪者高達63%習慣會為自己訂出比「公司要求」高,甚至是同部門或同業中最頂尖的目標,比一般人高出48.5個百分點。

臺灣也有尼加拉瀑布!
雖然臺灣以購物和便宜的街頭小吃而聞名,但大城市以外的本地人都知道,這裡的自然美景更是首屈一指。其中尤以北臺灣的十分瀑布為本島上最美麗的瀑布之一。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