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德仁即位為第126代天皇,日本結束了31年的「平成時代」,進入新的「令和時代」。回顧平成,展望令和,我們認為台日經貿關係將會有前所未有的緊密融合,尤其旺盛的人才交流,將為台灣經濟帶來各種新機會。從人的交流來看,從戰後的「昭和時代」進入到1989年的平成元年,台日交流首先出現的是危機。隨著戰前出生日語教育世代的退休,儘管台灣的大學培養了不少日語系畢業生,但企業要找到精通日本社會文化、商業默契的知日人才是愈來愈難。
然而平成時期的最後十年,日本人口結構轉變,使得台日人才交流有了翻天覆地的大改變。日本在2010年左右進入了人口減少社會,迫使日本政府在去年修改相關法律,並從今年起前所未有的明文允許企業引進藍領外勞,同時開啟外勞取得居留權的大門,變相的開始接受外勞移民。
展望令和,日本為了維持人口減少下的經濟活力,勢必逐漸走向移民社會,而日本對外招募勞動力時,對日友好又同有勤勉文化的台灣人,將會是日本的首選之一。
平成23年(2011)的東日本大地震,是台日關係的重要轉捩點。地震後台灣是對日本最多民間捐款的國家,金額遠遠超過中國與韓國等其他東亞國家。「患難見真情」所建立的信任感,是2011年後台日民間交流的重要基調。
從一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出日本社會對台灣人的信任感。平成時代日本政府以「地方創生」之名,積極活化地方經濟,而內閣府的網站也開設特區,幫各地方政府公告徵人啟示,尋找外國人才到地方推廣觀光,或者協助處理外國居民問題。而現在內閣府的網站中,徵求最多的外國人是台灣人,有六個地方政府(香港人有三個,中國人有一個)。換句話說,雖然日本最多的觀光客是中國人,但是地方政府還是希望找台灣人來幫忙做中文宣傳。
除了政府單位外,日本民間也積極招募台灣人成為企業新血。目前在日的台灣人總數近6萬人,是2012年的2.5倍以上。其中取得工作簽證的台灣人,2012年只有千餘人,到2018年已經破1萬人,成長近七倍。
到去年底為止,各國到日本度假打工總人數在約1.2萬人,其中台灣人有3,700人,僅次於韓國人4,051人。而今年起,台灣人的名額將從5,000人,一下子倍增到1萬人,預料從今年起日本的度假打工外國人中,大概兩人中就有一個是台灣人。此外,現在走在台灣的大學校園裡,發現有不少日本人才仲介公司,甚至是星野度假村等日本知名企業,直接來到大學貼海報,招募人才赴日工作。
令和時代,台灣將成為日本補充勞動力不足的人才庫。這將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雙面刃。一方面台灣企業要招募員工,如果職缺是日本企業所需,例如有英文能力的軟體工程師,有多語能力的服務業人員,台企將會面對日企提出兩倍薪資的壓力;但是換一個角度,這也是激發台灣企業提高競爭力,調高員工薪資,讓台灣年輕人走出低薪困境的好機會。更重要的是,旺盛的人才交流,將為台灣帶來一批精通日本文化、日企高科技與高品質服務業的新世代知日工商人才,為未來的台灣經濟發展帶來各種新的可能性。
依照人口自然趨勢,在令和時代,台日之間人的交流一定是前所未有的興盛。然而物的交流,則要看台日政府雙方,能不能共同發揮智慧排除障礙,讓台灣成為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的一員,與日本以及其他亞太國家一起分享自由貿易的經濟利益。如此,台日之間人與物的交流同步發旺,台日經貿在令和時代勢必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