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5/20 第522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朱立倫治絲益棼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防疫、正義和前瞻皆破功,黯淡的五二○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日韓立法防技術外流 台灣要追上
民意論壇 這是個不尋常的520
長照專科醫院 刻不容緩
拜登亞太行 最尷尬的是國民黨
蔡總統上任六周年的百萬賀禮
盛治仁/領導人的視野、勇氣與溝通能力
兌現承諾 讓年輕人敢結婚
染疫長者 應加速給藥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為蛇請命
從戲劇看台灣 暴走的豈止總統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朱立倫治絲益棼
黑白集/聯合報
朱立倫想必籌謀許久,挖出張善政,直接徵召參選桃園,堵死羅智強及其他有意角逐的人。就如黨內某人的放話,「將軍」,朱立倫或許真在心底喊了一聲。「朱羅記」終結篇冒出煙花般的效果,羅智強只能束手就擒,但其他地方眾將卻不服。

朱氏決策風格再度展露無遺。七年前換柱,七年後封羅,都是同一邏輯:誰違背主席意志,都得拉下馬。最大敗筆都是,但憑一己意志,不聽外界苦諫,機關算盡太聰明,卻把局面越攪越複雜。

張善政條件不差,如果下在羅智強心猿意馬之際,便是一著好棋。但羅智強遷了戶籍、魯明哲已鬆動、呂玉玲已宣布參選,再推張善政,就是治絲益棼,棋局大亂。大家固然都得稱臣,卻沒有人高興,因為這是密室飛來一筆,怎麼讓大家團結?

朱立倫這番精心布置,「將」死的不是羅,而是他自己。一個月前,他說要以科學民調、地方協調決定人選。如今,他等於宣告:他的腦袋就是科學,而他通報馬、韓就是地方協調。他曾說,不論藍綠,從來都是在地人選;現在,張善政的在地情緣要從何談起?

桃園這一仗,說難不難,關鍵在於整合。只要整合好,現任民代不會比前閣揆差。但就像當年乾綱獨斷地換柱,把自己搞成票房毒藥,現在又搞突襲提名,把張善政變成奇兵。這套手路,還真似曾相識。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防疫、正義和前瞻皆破功,黯淡的五二○
社論/聯合報
五二○蔡英文總統就職六周年,全台確診人數正好飆破百萬,「新台灣模式」土崩瓦解,人民苦不堪言。防疫有成曾是蔡政府自得的政績,但禁不起現實檢驗,成為民進黨浮誇矯飾的最大破口。近幾年,蔡總統靠著傲慢和權力集中呼風喚雨,卻屢讓國安、能源、食安和正義陷於險境;隨著防疫破功,所謂前瞻規畫和社會正義也一起露餡。任期僅剩兩年,蔡英文會設法補正嗎?

蔡政府兩年多來的防疫部署,非「缺」即「亂」,毫無章法。第一年缺口罩,第二年缺疫苗,第三年缺快篩劑和藥物,全賴民眾自求多福,也賠上不少無辜人命。這般亂象,政府居然還能自詡「超前部署」,並將陳時中吹捧成神級指揮官;總結一句,是完全忘了政府的天職在「服務人民」,解決疑難。觀察當前狀況,醫療體系頻拉警報,地方防疫人員人仰馬翻,急診站頻傳民眾久候不治,指揮中心依然大權獨攬,對醫療院所及地方政府大打官腔。與此同時,卻是各種「綠色通道」充斥,藥物試劑標案擠滿「綠友友」分肥,益發增加民眾的「被剝奪感」。

蔡英文是近年權力最大的總統,卻未能善用「完全執政」的優勢引領國家變革,反而導向黨同伐異的民粹領導,國家權力和行政資源用來「為執政黨服務」,讓民主倒退。兩度延任的促轉會,未能實現轉型正義及平撫歷史傷痕的目標,反而成為撕裂社會的鬥爭工具。在蔡總統任內,多少獨立機關如NCC及公廣集團皆淪為黨政尖兵,綠媒網軍操控言論風向,幾使公共論壇及異議言論無處立足,也扼殺社會理性空間。

除了政治氣候惡化,蔡總統信誓旦旦的司法改革,則因政治干預及政治任命接踵,傷害司法獨立的荒誕作為不斷上演,導致正義蕩然。此外,理應監督官箴的監察院也蹚入政治渾水,屢以政治力粗暴踐踏司法、檢調,越界侵權爭議不斷。最糟的是,憲法法庭不能持平為中央與地方權限公平仲裁,監察權、立法權、司法權一味望聞民進黨風向而跟著偏頗喧囂,而人們從未看到蔡總統居中矯枉,或要求各方節制。如此一來,只見機構濫權橫行,憲政制衡完全去作用。

在蔡英文大權獨攬下,行政團隊的失能無以矯正,許多政策都以撒幣補貼來化解民怨,掩飾失能。五、六年來,從前瞻建設、紓困計畫到三倍券、五倍券,乃至防疫經費與國防武器採購,全都以「特別預算」舉債籌措;幾年下來已超過兩兆,為歷任政府所僅見。不僅債留子孫,也埋下財政敗壞伏筆。

在國家資源錯置下,一些迫在眉睫的國安危機則遭忽略。例如,少子化及人口老化危機日益嚴重,勞保基金即將破產,社會住宅不見成效,國際能源價格飆高、而國內油電價卻一再凍漲。這些,均暴露蔡政府的「短期投機」心態,無意面對國家社會的長期挑戰,一味用粉飾手法裝作問題並不存在。以電力問題為例,蔡總統可以假裝她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直到她安全下莊;但屆時,低電價還能維持嗎?更重要的是,台灣會有足夠充裕的電力供應民生及產業嗎?

蔡英文主政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大陸觀光客不再來台,兩岸各種交流逐漸中止,兩岸人民的敵意加深。但與此同時,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卻上升至四成二以上。如此失衡的兩岸關係,政治敵視而經濟倚賴,對國家的發展是健康而可行的嗎?誰樂見到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五二○面對防疫破功,蔡英文好好想想吧!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日韓立法防技術外流 台灣要追上
社論/經濟日報
日本參議院在5月11日通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重點之一就在加強防止科技外流。而南韓也在今年1月通過「國家先端戰略產業競爭力強化特別法」(又稱「半導體特別法」), 7月起施行,除了給予半導體等先端產業優厚的政府支援外,也特列條款管制敏感科技民間企業工程師的出入境。日、韓政府振興科技產業並防止技術外流的專案立法,值得台灣參考。

日本的「經濟安保法」有四項特點。首先是強化供應鏈,降低依賴海外市場的風險。日本政府指定對產業發展與國民生活極為關鍵的半導體、稀土元素、蓄電池、醫療用品等為「特定重要物資」,除政府給予豐富的財政援助,也賦予政府對於相關企業的供應鏈、庫存狀況進行調查的權力。

在這樣強化供應鏈的邏輯下,日本政府重金禮聘台積電在熊本縣興建半導體廠,但同時日本官方也可以調查熊本廠的供應鏈與庫存,由於熊本廠有使用日本官方資金,如果拒絕官方調查,日方可以依照「經濟安保法」進行懲處。

日本新法的第二個特點是確保基礎設施安全性。日本政府指定電力公司、鐵路、金融業等14個容易成為網路攻擊的基礎設施產業,在其導入管理與資訊系統時,必須跟政府報告購買規格、廠商與零件,如果政府覺得其採購易被網路攻擊或有機密流失的風險,可命令企業更動採購。此法規表面上是防護網路攻擊,但背後也有美中科技戰下,防止日企採買到讓美國會抗議中企產品的防火牆效果。

第三特點是產官學共同合作,開發最先端的人工智慧與量子計算等新科技。政府依據各研究主題,成立「官民協議會」,邀請企業與大學參與,給予豐厚的援助津貼。日本官方支援產學技術開發,有其長久歷史,此新法的特別之處,是導入對民間人士的洩密罰則。

根據日本既有法律,在產官學的合作過程中,如果開發技術依據「秘密保護法」,被指定為「特定秘密」就必須遵守有刑責的保密義務。但是「特定機密」限定與國家安全保障有關,一般性產業技術恐怕難被指定。「經濟安保法」就是補足這個漏洞,參與政府援助計畫而洩密的產與學,最高可以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

南韓的「半導體特別法」,跟日本「經濟安保法」的基本精神一樣,是為了發展與保護國內科技產業,政府將會投入更多資源,但是也會管的更多。「半導體特別法」針對南韓企業在先進產業的投資、研發與人才獲得,給予各種破規格的優惠,但另一方面,南韓也建立高科技人才庫,來管制關鍵工程師的出入境,避免有「叛逃」他國企業的情況發生。

此次的「半導體特別法」,南韓採取比較溫和的方式,企業在徵求工程師的同意之後,會建立核心技術工程師名單,提交給「產□業通商資源部」,而該部會就可以依照此名單來監控關鍵工程師的出入境。雖然建立監控名單,有工程師個人意願為前提,但是在南韓講求服從性的企業文化下,工程師個人意願條款實際上也只是裝飾用。

過去兩年多因為疫情,國際間的人員自由移動被迫停止,這其實是有助於台灣企業防止技術外流海外。然而現在各國邁向後疫情,跨國移動逐漸恢復正常,會增加技術外流風險。就在這時,日本與南韓推出新的科技專法來保護國內科技與產業競爭力。台灣到現在尚未有防止技術外洩的科技專法,進度是落後日韓非常多了。但至少,在台灣邊境開放前,完成國家安全法部分條文修訂,例如增加「經濟間諜罪」等,是不可拖延的急務。

   
民意論壇
這是個不尋常的520
周陽山/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聯合報
五二○是總統就職之日。今年卻因為疫情全面爆發關係,全台各地除了排隊買快篩試劑民眾外,商業區是一片蕭條、門可羅雀。而醫院則人滿為患,醫護人員更是居功厥偉、備極艱辛。

根據疫情指揮中心在五月十九日的統計,單日確定病例高達九萬餘人,不幸往生者五十九人,二○二○年迄今,累計染疫的人數已逾百萬。這是空前紀錄,也是艱鉅的挑戰。惟願台灣早日走出疫病的陰影,重振生機,再現天日!

就在同一時間,美國總統拜登展開他就任總統以來首次東亞之行,訪問韓國和日本,並擬推動「印太經濟框架」,以期聯合盟友,及早遏制中國大陸的崛起。

拜登將於廿日至廿二日訪韓,祝賀新任總統尹錫悅就職,足見拜登對這位親美派領袖的高度重視。韓美兩國元首將討論強化雙方的同盟關係、以及朝鮮半島和鄰近地區的國際情勢。韓方將這次峰會描述為發展韓美全面戰略同盟關係的歷史轉折點。至於北韓方面,據報導,有可能會發射飛彈以示警。

接下來,拜登還將在廿二日至廿四日訪問日本,會見首相岸田文雄,就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進行會談。另外,他還將在東京會見「四方機制」的各國領導人。四方機制是在二○○七年□動的一項非正式聯盟,以對抗中國的發展為目的。

拜登此行不會到中國大陸和東協各國訪問。至於台灣,根據外交部本月三日的說明,目前沒有相關規畫,也未安排與拜登總統進行溝通對話。但大家心知肚明,東亞的情勢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五二○!一方面,因為疫病持續的擴散與惡化,學校暫停實體授課,餐廳用膳人止步,國內一片靜寂,大家盡可能地減少人際交流,好讓疫情及早遏止。至於對民進黨政府的究責,則要等到年底大選時才見真章。

另一方面,俄烏戰爭的持續,卻讓人憂心忡忡。馬立波亞速鋼鐵廠的戰鬥目前已告一段落,烏軍被迫「投降」遷離,勢將面臨莫斯科當局的審判和制裁。到目前為止,已有五百萬烏克蘭人流亡國外,近一千萬人遷徙他鄉,但俄羅斯卻誓言將繼續戰鬥,而烏克蘭政府也拒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談判。看來戰爭的凌虐還將持續下去,除了老百姓遭殃□軍火商賺錢,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至於拜登本人,卻因戰爭造成油價上漲和嚴重通膨,他的民意支持度再度下挫,已低至不足四成,為年底美國期中選舉帶來了濃重的陰影。除了與俄羅斯為敵外,現在他又想進一步聯手印太四國,與中國大陸對抗。如此一來,美國不斷惡化的經濟情勢,恐將雪上加霜,如果屆時中俄被迫聯手,則拜登的大基建計畫和連任之夢,恐怕均將破滅!

對於台灣而言,警惕俄烏戰爭的慘烈教訓,絕不作大國博弈的代理人,積極追求自身的安定□繁榮與和平,才是自保與自重之道。

   
長照專科醫院 刻不容緩
劉伯恩/醫師、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聯合報
聯合報頭版報導,提及疫情下長者「超額死亡」數據。學者專家分析,其原因和高齡長者多重慢疾相關,如再遇到醫療量能不足,「死亡」比率就會攀升。但如以目前臨床現況看,除醫療量能問題外,還有醫療專業的不足,特別是與高齡長照醫學缺乏有關,畢竟台灣在過去三四十年來,雖投入大量急診醫學範疇,但對將到來的「超高齡」人口長照醫學之訓練,仍有不足。

醫學分業愈來愈細,如四十幾年前開始設立以婦兒、精神系統等專科醫院,就是要讓這些族群病患能得到專業且周全照顧,同時也提供教學傳承的專科醫師之訓練,對於國內個別族群之醫療照顧有許多成果。

反觀目前,對即將到來的四百多萬「高齡」人口的專業醫療照顧,尚未有醫學中心級專責長照醫院;畢竟高齡長者的生理及心理結構,不能用常規推理來做臨床治療依據,尤其最近面臨長者高染疫率及高死亡率危機,除了既存多重共病處理外,實需專責的「長照醫學專科醫院」,同時也要加速培養訓練長照醫學專科醫師的能量,甚至納入部頒專科醫師之列,定能讓高齡長者族群,享有高品質專業醫療照護。

   
拜登亞太行 最尷尬的是國民黨
孫揚明/資深媒體工作者/聯合報
美國總統拜登即將訪問東亞,這將是拜登政府的亞太/印太政策定調之行。毫無疑問的,中國政策必然是此亞太/印太政策的核心部分。從另一角度言,拜登此行亦實有不得不發理由。

為了拜登此行, 美國考量因素甚廣;從當下俄烏之戰北京扮演角色,到東北亞日韓, 再到東協以及印度,還有雙方重大爭執焦點的台灣。

毫無疑問,美國的亞太/印太政策,是想對大陸進行圍堵性架構,但卻又不願也不敢把北京推到與俄羅斯過於靠近地步,如何拿□北約與俄羅斯和中共關係分寸,居然也構成其亞太/印太關係的考量,這也稀奇。

拜登此行目的,須完成的是鞏固已搖搖欲墜的美日韓東北亞安全架構,目前看來,此一問題在南韓尹錫悅當選並對日本釋出善意後,問題似不大。

其次,拜登政府所極力籌組但目前已出現問題的「四方安全架構」(QUAD)。嚴格論,這個架構在印度於俄烏之戰中明顯不願支持美國與北約後,也出現裂痕,這結構性問題,恐非僅靠拜登一行可解決。

至於美國與東協關係,美國更是無力可施。日前與東協高峰會顯然不如美國預期,東協十國中八國與會,但這八國根本不願就美國希望的軍事安全議題進行選邊。更不用提菲律賓甫當選總統的小馬可仕與柬埔寨強人洪森原就支持北京。

如果美國無法拉攏東協選邊,則就地理位置看,QUAD結構就沒有什麼意義了;但美國所帶頭組成的美英澳聯盟AUKUS ,卻又偏要將核子潛艇(技術)轉移給澳大利亞,這是完全得罪與澳大利亞有潛在衝突的東協十國之首—印尼;真不知這算盤是怎麼打的。

日前美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中共楊潔篪通話,雙方在對台議題上的對話頗有衝撞。美國亞太/印太政策中的台灣問題,終將成為一個引爆點。

但美國有關大陸與台灣這一局棋中,最尷尬的應該是長期致力兩岸和平的國民黨。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美之行的時間,在相當程度上表現出其政策與角色在美國亞太/印太政策中的分量。朱立倫訪美之行若在拜登亞太行之先,則顯示相當程度上,美方仍是考量其政策與角色;若是朱訪美時間定於拜登亞太行之後,則更可能的是,一旦美國相關政策既定,朱往訪的重要性,恐怕就屬於可有可無的等級了!

   
蔡總統上任六周年的百萬賀禮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聯合報
今天五二○,為蔡總統上任六周年,本是值得慶祝的日子;然而新冠本土疫情從本月初每天都達數萬例確診,近兩日更高達八、九萬例,由年初至今累計確診數達百萬例,其中近四百死亡個案。百萬以上本土確診病例,是國人呈上的「賀禮」嗎?蔡總統在今天慶祝周年記者會中,或應先向國人謙卑「道歉」。

本月十六日,蔡總統因WHO未發函邀請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在其臉書撰文仍不忘吹噓過去兩年防疫成績,並以「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她認為台灣不應該被排除在WHA之外。看看這個月本土疫情大爆發,有時單日確診數甚至為世界排名第一,致醫療體系瀕臨崩盤。

藥房前百姓冒雨排隊搶購快篩試劑、醫院急診室前大排長龍確診取藥、孩童中重症及死亡病例頻傳,社區已成流行溫床,人心惶惶。

筆者認為國內防疫自顧不暇,蔡政府仍自我感覺防疫良好,還在大內外宣,直叫人扼腕嘆息。

蔡政府提倡的「新台灣模式防疫」,「3+4」、「0+7」等居隔措施,原本目標是「減災」,為介於病毒「清零」和「共存」間政策,和外國「與病毒共存」,全面解封不同。可惜,防疫中心至今仍未明確說明何謂減災?如何減災?更沒有減災施行辦法?地方政府無可適從,造成防疫一團混亂,沒有統一的模式,病毒失控在社區間蔓延肆虐不是沒有原因的。

最近地方政府為了居隔方式、醫療資源分配、快篩試劑陽性如何作為確診、PCR檢測能量、治療藥物的及時給予病患等等,屢屢和中央政府槓上,甚至各行其是。難怪台北市柯市長日前表示,蔡總統不應躲在幕後,應出面協調中央和地方防疫工作。

目前台灣仍實施多種居隔防疫,既要減災,又要放手和病毒共存,這和國外多國全面解禁,要讓人民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之「與病毒共存」模式不同。

二月初,紐西蘭和新加坡全面解禁,疫情大爆發,一個月後漸達高峰再緩降,疫情曲線呈「丘陵形」。三月中,南韓和香港鬆綁不少限制,確診數激增,到本月初達高峰,再驟降,疫情曲線呈現「尖山形」。筆者預測上月廿六日台灣開始實施3+4政策後,各縣市確診數源源不斷,由於3+4有減災作用,確診數不會驟然呈尖山式大發生,全國疫情曲線,將呈「綿延高原形」,高峰不斷,也難下降,恐持續至年底。你我要回到疫前正常生活,今年無望了。

蔡政府緬懷過去防疫「加零」的日子無可厚非,但面對國內高漲疫情,日前又被美國疾管局(CDC)列為旅遊警示「最高風險」等級地區,實應有所警惕。蔡總統任期還有兩年,加油了。

   
盛治仁/領導人的視野、勇氣與溝通能力
盛治仁/聯合報
試想您是國家領導人,遇到數百萬難民湧入邊境,造成治安衝擊和國內民眾極度反彈,您會怎麼做?鄰近國家需要紓困,否則將造成區域甚至世界經濟崩盤,但國內民眾絕大多數反對,該怎麼辦?

曾經面對這些危機的是德國前總理梅克爾。過去我對她只有很粗淺的媒體印象,最近閱讀了「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之二」,才更深入瞭解且佩服這一位在位十六年的典範領袖。

現在許多政治人物,比民粹、比勇敢、比敢言、比激情,因為這是新世紀媒體主導下,吸睛及激發熱情的必備條件。梅克爾則是完全相反的典型。她多數時間都努力瞭解對手的立場和處境,設法找到折衷妥協點來化解危機。她認為政治應該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並且要以宏觀全面的視野做配套規畫。但是在需要堅定勇氣的時候,她也不和稀泥,勇敢地劃出界限。

有這樣的領袖,也要有相對應的社會土壤來孕育,否則單靠理想也支撐不了幾天。人們必須願意去瞭解複雜的事務,而不能只從懶人包或既定政治立場來決定偏好。

在二○一一年歐債危機時,梅克爾必須同時面對各方力量夾擊,民意支持度不到廿五%。為了讓歐元能夠存續,必須要求南歐五國採取撙節措施才能加以紓困,所以受到南歐抨擊。但德國卻有高達七十六%的民眾反對出資紓困希臘。最後表決結果,聯邦議院在外頭民眾的集會抗議聲中,以五二三票比八十五票通過方案,讓歐元和世界經濟免受災難性的衝擊。

除了梅克爾個人理念、堅持和溝通協調能力之外,在野黨派能夠不乘機發動政治對抗來獲利,而能從大局觀點來配合,更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這也值得台灣各政黨深思。政治人物愛國不是靠激情口號和敢衝,而是需要有一個願意顧全大局甚至自我犧牲的心,真正把國家長遠利益放在個人和黨派之前,做該做的事。這非常不容易,能做到的人太少了。

所以當梅克爾二○二一年底最後一次以總理身分參加歐盟理事會峰會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特別錄影致意:「很少有政治領導人能夠將他們的信念置於狹隘的自我利益之上。」「很多人,女孩和男孩,男人和女人,從此都有一個榜樣,他們可以在充滿挑戰的時期,仰慕著您。我知道,因為我也是其中之一。」這應該是對梅克爾最真實、最到位、也最崇高的讚美。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接受敘利亞難民。因為發生了難民性侵當地女性的事件,造成民意對開放的難民政策大反彈。梅克爾決定以自己的政治生命換取百萬難民的生計,在二○一八年地方選舉挫敗後就宣布這是她最後一任,穩住了自己的政策立場。

代議民主,究竟是要反映民眾的意見,還是讓代議士本著良知和專業對複雜問題代作決定。如果是前者,德國不會接納難民,歐元現在可能也不復存在,但後者是否不尊重民意呢?

民主政治可以用選票選出梅克爾,也同樣能選出不接受敗選結果的川普。制度本身沒有絕對的優劣,決定因素還在於人心初衷和政治文化。口才不便給的梅克爾,還有一句最不吸引人的競選口號:「我要為德國服務」。她做到了。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兌現承諾 讓年輕人敢結婚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聯合報
「結婚」在e世代變成名詞,不生成國安問題,政府連自身防疫政策,都無法搞定,對年輕人的承諾,或許只能放生吧!

兒子長年被公司指派赴國外工作,今年分派到大陸駐廠;適逢疫情嚴重,待在台灣網路上班,剛好有機會找到結婚對象。

當他帶女友見養他長大的阿嬤及家人,退休後從事農務的我,趕不上時間,另約在咖啡館見面。穿著農裝、雨鞋,進咖啡館很突兀,見面就直問兩人怎麼認識的,答:國中、高中時候就認識了,他是學校風雲人物,很棒!聽到這些話,直覺祝福他們趕快結婚生子。

結婚在五二○(我愛你)登記戶籍,把這天當紀念日很好記,期盼總統就職六周年,兌現對年輕人的承諾,讓他們敢結婚生子,同時解決一樁國安問題。

   
染疫長者 應加速給藥
沈政男/醫師/聯合報
Omicron BA.2疫情延燒近兩個月,累積案例衝上百萬。起自去年十二月底的BA.1疫情意外被壓制了,然而到了三月中旬,因為邊境檢疫放寬與傳染力更強的BA.2成強勢變種,難擋病毒傳播,四月上旬改採「共存」策略,此時各國都已過了Omicron高峰,只剩台灣還處在新增曲線上升階段。

從各國經驗可知,染疫達兩成人口就會緩解,這是因為第三劑打了五、六成人口,而以七成保護力計算,加上自然感染人數,就能使Rt值低於一。以此來算,台灣還需三百六十萬感染人數,曲線才能探底。原本四月的Rt值約為二,曲線陡峭上升,後來因民眾自動減少群聚與內用,讓Rt值降到一點三,曲線因而壓平下來。以此趨勢,高峰(染疫人口達一成)將在十天後出現,當日新增約十五到廿萬。

「共存」成敗有兩個指標,一是醫療量能,二是死亡率。以目前中重症比率千分之二來算,若新增達廿萬,而一人平均住院十天,約需四千張病床,尚在目前空床數範圍內,但還需對等醫事人力,醫療負擔相當沉重。

死亡率從四月萬分之二攀升到目前的萬分之四,原因在於隨著疫情進展,原本社交比較退縮的老年人會被感染,拉高死亡率。鄰近國家死亡率都在千分之一左右,以台灣目前數據,有機會成為Omicron死亡率最低國家。

要保持低死亡率,目前最重要就是讓沒有打疫苗的老人家,尤其是八十歲以上族群,染疫後盡快服用抗病毒藥物。目前每天約三成老人家服用,仍有提升空間,應廣為宣傳,並讓取藥流程更順暢。台灣七十五歲以上約兩成未打疫苗,如果能讓他們都有機會服藥,將是大功一件。長照機構已四千多人染疫,死亡率約一%,算是相當低,未來應持續做好感控,避免重蹈香港覆轍(死亡有半數來自安養院)。

「共存」之路至今走得雖有顛簸,大致沒有失控,乃因中央與地方都做了努力,民眾也願意配合。接下來高峰到來,更需朝野合作,一起把高風險族群保護好,才能為自己的政治前景加分。

高峰過後,最快六月底,達兩成人口染疫,曲線就會探底,但這是因為Rt值被壓低結果,屆時若放鬆防疫,比如群聚與內用增加,或者大家不戴口罩,疫情勢必會再起。台灣自然感染人口相對較少,群體免疫主要倚賴疫苗,因此幾個月後,當保護力下降,全民都須追加第四劑。

「共存」是為了過正常生活,但正常的定義並非一成不變。「共存」後的最終染疫率牽涉防疫態度,比如緩解後如果大家願意繼續戴口罩,當成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就會比不戴減少一些人染疫。反之,如果把疫情拋諸腦後,那麼曲線一定會再上揚。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為蛇請命
魏國彥/聯合報
我屬蛇,又生在蛇年頭月,自幼在同輩屬蛇同學間遂有「地頭蛇」的錯覺。

大學學習生物演化,才知道蛇族源遠流長。一億四千萬年前,從古蜥蜴演化,當時被恐龍、鱷魚等爬蟲壓得抬不起頭來,在「龍蛇雜處」中見不得天日。六千五百萬年前,巨大隕石砸向墨西哥尤加敦半島,生物大絕滅,恐龍就此離開地球。蛇,這爬蟲類最卑微的小混混,突然有了廣闊天地,從劫後餘生的廢墟中迅速崛起。

亞洲幅員廣大,又與歐洲、非洲接壤,與北美洲也能暗通款曲,亞洲「祖」蛇得以傳衍四方,瓜瓞綿綿,現今所謂「真蛇類群」就是這次輻射演化的產物。後續板塊運動、大陸漂移種種天時地利中,蛇族在兩千三百萬年前又有一次「新蛇類群」大輻射,建構現今各地蛇蹤出沒的地理格局;台灣常見的龜殼花、青竹絲、雨傘節、臭青公、過山刀…都屬此類。

新蛇類群中的蝮蛇類、蝙蝠蛇類(如眼鏡蛇)蜿蜒而行,行動靈矯,昂首吐信、齒噴毒液,讓人膽寒敬畏,也讓人神迷崇拜;神話故事裡,蛇狡詐陰險,誘人墮落,令人敬而遠之。近代以來,人的足跡碾壓大自然,森林轉為良田,荒野變成城鎮,動物失去他們的家,蛇更被排在厭惡動物之首,被撲殺,被滅絕,宛若替天行道。

人們愛花愛鳥,很少有愛蛇的,因此花與鳥被保育,蛇類被誅殺。但是,由生態系統觀出發,蛇是食物金字塔中重要的一環,牠吃螞蟻、蝸牛、青蛙與老鼠,也是其他生物的獵物。蛇絕滅了,食物鏈就斷了,也因此,蛇的種類與數量,變成診斷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

台灣共有五十多種蛇(包括海蛇),其中特有十一種,而列名於保育類的有十七種,有毒的廿二種。台灣毒蛇雖多,卻促成了杜聰明教授從日據時代就開啟的蛇毒研究,他的弟子李鎮源、歐陽兆和羅銅壁等幾代學人持續投入,台灣蛇毒研究大放異彩,成為全球學術重鎮;李鎮源並在一九七六年獲頒雷理獎,那是國際毒學研究學會的最高獎項。

台灣地處亞洲邊緣,過去兩百萬年來氣候冷暖震盪,冰期時,海水面下降,天氣寒冷,大陸蛇類南遷,數度遷徙來台,台灣成了庇護所。後來天候溫暖,海水面上升,台灣又與大陸隔離,成了演化出台灣特有種的新天地。近年生物研究添加了分子生物學這項利器,注意到生物基因族譜多樣性評估,發現台灣在蛇類傳承與多樣性中居於重要與敏感地位,成了保育熱點。

近年生態保育觀念進步,也因為無線電發報技術的改進,便於蛇類的追蹤研究,對於蛇的生態與行為有了長足的進步,也到了我們重新理解蛇類,建立新的保育方案的時候。

(作者為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從戲劇看台灣 暴走的豈止總統
林興寧/公(彰化市)/聯合報
今天五二○,蔡總統就職六周年執政的成效,與人民反應如何?也許從近來疫情走向和公視職人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能找到些答案。

由過去全球防疫排行前茅,到現在「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的確診數,及之前缺疫苗、篩劑、藥物、病床等醫療資源,和至今仍存的分配不均,再到快速累積的中重症和死亡人數,都讓超前部署、新台灣模式成莫大諷刺。正如「村」劇雖幽默、搞笑,背後控訴的,就是醫政體系的「官僚殺人」。

但這些只限「行政失能」,若把「利益輸送」和「政治權鬥」帳一起算;外加兩年多來,你我都曾經歷的口罩、疫苗與快篩之亂,背後那隻黑手就莫怪外媒質疑,台灣先前傲人防疫,只是因為有最辛勞醫護和最配合的民眾。

不過,指揮中心依舊忙著打官腔,那些透支體力、穿著全套防護裝早分不清汗水與淚水的護理師,很多人甚至為了不讓醫療崩盤不願快篩;還有因醫療資源配置失當,由老到小天天有人重症甚至喪命的「超額死亡」,顯然都難以反應在向來關切民調的執政黨身上。「村」劇中,聞聲救苦的小劉醫師,除揹負官僚科層包袱,仍需面對許多「迷信宮廟的無知鄉民」,其處境是否正好反映疫情下「民粹盲動」的台灣?

新冠襲來,專家指出北部與中南部或將黃金交叉,且全台確診數將日超十萬。家住彰化的我,看著一家老小,五二○此刻,不禁想說:台灣「暴走」的,豈止是總統!

   
吃茄紅素真的就能改善中風?
提到茄紅素你會想到番茄和改善中風?提到β-胡蘿蔔素你會想到胡蘿蔔和顧眼睛?提到鈣質你會想到牛奶和鞏固牙齒、骨骼強壯?提到鉀你會想到香蕉和降血壓?恭喜你,被洗腦得很成功。

《花園鎮的一年》分享來自陽台、屋頂和花園的食譜
《花園鎮的一年》是美味的《花園街10號》續作,也是作者費希塔•莎拉在疫情期間,獻給在家悶壞了的人們的書。文字簡潔如詩,描繪一座迷人的花園小鎮,四季種植出不同的蔬果,大家共享園藝和情感的交流,充滿色香味和人情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