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親愛的讀者
這一次的《倡議+》,我們來談談社會企業。但是在談社會企業之前,我想分享在社企領域的一個小八卦,當過父母的人或許會很有感。
我們為8月的「客座總編輯」專題去找Sunny --國內最大社會企業平台「社企流」共同創辦人及執行長林以涵,請她談談這幾年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趨勢、困難,以及社企獲利的關鍵為何?Sunny給了很多很精闢及專業的觀察整理在〈讓理念獲利 社企應更重視「轉譯者」角色〉一文中。
那次採訪是7月初。當時的Sunny,人生有了很大的轉變,她在5月剛執行完「人生中最大的專案」——生了一個寶貝女兒。採訪離開前,閒聊起媽媽經,我們問Sunny:「當了媽媽之後有改變『工作上的Sunny』嗎?」Sunny泛起了「一言難盡」的苦笑。
Sunny身為一個創業者,這幾年很習慣凡事掌握主導與決策權,但女兒這位「新老闆」翻轉了她很多價值觀。懷孕時,早期嚴重孕吐、中期子宮收縮要安胎、後期胎位不正……等等,都是無法預期(連預期都無法,更不要提主導或決策了)、只能「面對」的狀況。生產後,Sunny研究了百家爭鳴的育兒派別,找出屬於自己家的一套規則,但是「新老闆」多數時間不按照期待走。「我被這位 baby boss 訓練得更加隨緣和彈性,盡力而為但不強求,感謝老天爺帶來女兒,開發我這方面潛能。」這段自白,搭配她那抹幸福苦澀、一言難盡的微笑剛剛好。
聽完「新老闆」為她帶來的改變,我們突然理解了為何剛採訪中,提到社企如何獲利,她一再強調「轉譯者」的角色。何謂「轉譯者」?文中有詳細說明,相信對社企感興趣的你也會從Sunny的觀察中獲得新的學習。(讓我們一起感謝Sunny的baby boss吧!)
採訪不同社企的故事,我們總會在這些舊問題裡,看見年輕的面孔、新的方法,覺得年輕人真是台灣未來的希望。因此這期電子報我想特別推薦〈一本教科書一座美術館 美感細胞撼動體制〉一文,它談及一群年輕人如何透過教科書這種平價、普及的素材推行美感教育,進而撼動整個台灣的美學教育系統。
更值得一提的是,報導對象「美感細胞」其實已經被不同媒體報導過許多次了,你若看過其他談美感細胞的報導再看這篇,會發現這篇報導有著不一樣的觀點。這觀點是一位年輕的實習記者游昊耘提出的。這個月,還在念大學的昊耘主動申請到聯合報實習,採訪寫作對她都是陌生的,但是她沒有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包括為「美感細胞」提出了過去報導中沒有的觀點。
這個世界,多數問題是舊的、多數的故事已經被說過,但是我們相信,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尋找新方法解決舊問題、必須努力嘗試用新的視角說原來就已經在身旁的故事,然後這個世界就會一直有新的能量。
這也是《倡議+》的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