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悟族人對芋頭品種的品鑑能力,讓芋頭不只是芋頭。」
一位朋友到蘭嶼遊玩後,找我分享所聞,她的達悟友人至少帶她認識7種以上的芋頭,各有各的外觀、名字、口感和環境,在同一塊田地中,就可能有不同品系的芋頭,供應著鮮食或加工甚至祭典等需求。分享過後,她慎重地說,這幾年台灣的物質和觀念傳入蘭嶼,譬如米食和除草劑,還有台灣最常見的檳榔心芋等品種,都慢慢改變著蘭嶼的芋頭文化,或許有一天,某些芋頭品種就消失了,因此回台灣後,她馬上來找我。
這幾句話,讓我淚眼汪汪,終於有人正正經經找我探討飲食文化,以往身邊的友人多把我當查號台,打聽食材或餐館,談論好吃美味等官能享受,其實台灣芋頭能探討的議題可多了。
在民國之前,芋頭是許多台灣原住民的主要糧食,品種應該很多元,但歷經各種影響後,現在市面能見到的品種其實不多,用植物型態區分,大體分為母芋品系和子芋品系。
母芋品系常見的種類有檳榔心芋、高雄一號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台中大甲芋頭和高雄甲仙芋頭等,都屬於檳榔心芋,至於近年積極發展的品牌,譬如金山跳石芋頭、新竹湖口芋頭、苗栗芋頭、雲林烏塗芋頭、花蓮吉安芋頭、金門烈嶼芋等,也都是檳榔心芋。
我承認檳榔心芋耐鹽耐風,能適應各種土壤,葉柄含有的海綿狀氣腔,可旱作可水耕,加上口味軟香氣足,當然大受歡迎。然而整個台灣的知名芋頭品牌都源自同一款品種,這樣好嗎?會有競爭力嗎?
我知道同一品種在不同風土下,會有著不一樣的特色滋味,但品牌和品種之間,若是多一點生活文化的差異性,應該更有趣吧!譬如屏東春日和泰武鄉的赤芽芋,這種閩南語中的芋仔子,屬於子芋品系,口感黏滑,香氣很棒,屬於原住民獨有的芋頭文化,就很具特色。
「等一下,發表演說前,先介紹一間餐館,這回自蘭嶼帶回一些芋頭,不好好烹煮就浪費了。嗯!為何你這樣看我?啊不然,你以為……我為何一回台灣就找你?」
友善大地有機聯盟 06-579-5775 甲仙愛鄉協會 07-675-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