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前線JAPANESE電子報】帶你認識日本文化,讓日語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教科書,更貼近生活。 【Choyce全球走透育兒誌】提供部落客的親子旅遊經驗,分享如何享受旅程中的大驚喜,並透過旅行來教養小孩。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典藏藝術網_首頁 典藏藝術網_今藝術
2014/05/30 596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 藝術欣賞/陳幸婉 純粹
每年3月,科元藝術中心總是將檔期固定安排為陳幸婉的個展,以推廣和紀念這位早逝的女性藝術家。以支持本土、年輕藝術家為導向的科元與陳幸婉的交會地點,就在清水小鎮上—她曾執鞭任教與定居之所。

□ 展覽/藝術合璧N次方!N12第六回展在台北林舍
今年上半台北最熱鬧的中國當代新銳藝術家群聚,就在大未來林舍畫廊。12位來自中央美院的藝術家—王光樂、王頡、仇曉飛、申亮、宋琨、胡曉媛、徐華翎、郝強、馬延紅、梁遠葦、楊靜、溫凌,4月12日至5月4日舉辦他們做為「N12」團體的第六次合體展覽,進行「N12」首次與台灣觀眾與藏家的會面。

□ 熱賣好書/醜:萬物的美學
書內針對醜這個最挑釁的主題進行了精彩的正反辯詰,層層打破你對美醜的幻想,讀者在隨著本書穿越古今,重組美醜的意義、變遷與品味的同時,美醜之間悄然地位移……

□ 《小典藏》五月號/親愛的守護神
臺灣的民間信仰非常多元,經過不斷延伸與發展之後,逐漸成為今天各有專司的守護神。不論是遍及沿海各地的媽祖廟,還是許多鄉間小路或是田埂旁的土地公廟,這些民間信仰深入臺灣人民的日常生活,食衣住行皆有各路神明在守護。


《典藏新書講座》

醜:萬物的美學

日 期/2014.6.6(五)
時 間/19:30-21:00
講 師/典藏藝術家庭出版事業部 陳柏谷經理、出版事業部編輯 賴文惠
對於美麗的誤解!

 
 
藝術欣賞
陳幸婉│0010P4 水墨、紙本 70x92cm 2000 科元藝術中心提供
陳幸婉 純粹
文/王素梅.台中

每年3月,科元藝術中心總是將檔期固定安排為陳幸婉的個展,以推廣和紀念這位早逝的女性藝術家。以支持本土、年輕藝術家為導向的科元與陳幸婉的交會地點,就在清水小鎮上—她曾執鞭任教與定居之所。此次陳幸婉逝世十週年紀念展擴大移師到港區藝術中心舉行,而展覽的籌備由農曆年開始就緊鑼密鼓地啟動,其中許多作品則是向藏家借展。在佔地569坪的展覽空間中,策展人張富峻將陳幸婉創作中複合媒材、水墨的作品,以及創作過程中的筆記、手稿、照片等文件同時展出,提供瞭解藝術家創作發想重要且清晰的參考資料依據。

陳幸婉的父親陳夏雨是台灣藝術史上著名的雕塑家,而身為大藝術家之女,她走向的是全然嶄新的創作之路。身為知名藝術家之後,所揹負的沉重十字架,非一般所能言及;然而父女倆的藝術語言各具特色,兩人卻同樣對藝術堅持、執著和投入。陳幸婉跟隨台灣現代繪畫藝術之父李仲生學習三年後,到國外駐村、旅行,接觸異國文化的當下,卻同時啟發她對東方文化的反芻,東西文化的交會與碰撞,開啟了她抽象表現主義即興筆觸的創作型式,以及普普拼貼將二次元平面空間帶入三次元的立體概念。紅、白、黑色彩的使用,凸顯出相對西方繽紛色調的遠東神祕、古老與永恆的色彩。另外,布料、木材、鋼鐵這些軟、硬材質靈活的使用,文化的相互刺激與相互影響的張力,在其作品中是顯而易見的。

做為台灣現代藝術女性先行者之一,陳幸婉的創作來自於東西文化的融會貫通,亦是來自於對天地自然的體悟,她曾說:「非洲土人的音樂、原始部落的音樂,人從內部發出來的自然聲音,人神之間的對話,那種聲音就如同風聲、雨聲、馬叫聲。我要找尋的就是那種純粹、自然、直接而毫不修飾、毫不做作的本質、根植於土地與大自然的精神力量。」因此,她的作品不矯飾而連接大地的脈動,所以筆意得以任意揮灑、延展,於客體具象有形視覺空間的抑、揚、頓、挫間中,聯繫著主體世界的表情。


全文摘錄自《典藏今藝術》五月號•260期

top
 
展覽
徐華翎《香》.絹、水色.99×85cm.2014。
藝術合璧N次方!N12第六回展在台北林舍 top
文/陳芳玲

今年上半台北最熱鬧的中國當代新銳藝術家群聚,就在大未來林舍畫廊。12位來自中央美院的藝術家—王光樂、王頡、仇曉飛、申亮、宋琨、胡曉媛、徐華翎、郝強、馬延紅、梁遠葦、楊靜、溫凌,4月12日至5月4日舉辦他們做為「N12」團體的第六次合體展覽,進行「N12」首次與台灣觀眾與藏家的會面。開幕當天,除仇曉飛、胡曉媛與梁遠葦,其餘參展藝術家連同策展人鮑棟共10人親至展覽現場,好不熱鬧。

時間拉回2003年,一群青澀但充滿活力的七O後藝術家,以北京為基地,為了各自在不同創作類型上的熱情與嘗試,為了在已然成形的大環境中探求新機,以象徵形式無限的N為團體之名,在央美美術館舉行第一回展覽。後續幾回逐年於同一展館呈現,唯第四回在商業空間西五藝術中心。累積四次經驗後,各自因尋求創作上的突破,風格開始轉變,打算不再續辦群展。相隔八年後,再次聚首就已經是2014年1月在北京公社舉行的第五回展覽了。

N12第六回展的作品共41件。王光樂善以時間為題,《140123》是他天天以藍白二色輪流塗彩如日記般的畫作,隨時間累積的壓克力顏料於側面呈現梯形狀,正面上而下的橫線亦從筆直變波浪,沒頭沒尾累積出的質地令人暈眩,以畫面的有限性呈現生命如滄海一粟的無奈。「每張畫就是一段時間」的詩意頗受藏家青睞,展出作品全售出。宋琨小幅的系列油畫、王頡聯幅的大畫等同樣運用畫筆展現個人生命的體悟。徐華翎畫中人物的服裝採雙鉤填彩法以突顯觸覺,其細膩與朦朧的畫風使《香》一作為展場單價最高之作。另外,楊靜《黑狗與無名氏》的黑狗是因咬傷村民而被村警處死的遺體,她僅運用標本的傳統工藝與珠寶裝飾,保留恆存個體的靜謐,並賦予衰敗之美。換言之,媒材是自然死亡(夭折或生病)的動物,沒有人為致死的行為。

大未來林舍台北負責人林岱蔚說:「雖然N12每個成員都是獨立個體,但整體卻呈現了『什麼都有而不奇怪』的包容特質。縱然他們的市場成績不錯,不斷推陳出新,以不同的形式、媒材繼續表現自我,如胡曉媛以錄像代替繪畫,梁遠葦則從攝影跳向繪畫、本業雕塑的郝強繪製多年平面作品後,如今回過頭雕塑人像。N12的可貴正是珍惜彼此最原始的交流狀態。」

全文摘錄自《典藏投資》五月號•79期

 
熱賣好書
 
醜:萬物的美學 top

作者:史蒂芬•貝利(Stephen Bayley)
譯者:郭玢玢

美只有一種典型,醜卻千變萬化!

世上真有醜這種東西嗎?隨著時間演變,某件醜的事物又是如何變成了美的代表呢?它跟人類的品味有多少關連?醜真的是原本就自然存在的嗎? read more

 

全球第一本中文兒童藝術月刊,榮獲金鼎獎肯定!!

新鮮有趣的文化新聞 淺顯易懂的藝術鑑賞
互動式的藝術導覽 博學的博物館介紹
好玩有趣的藝術遊戲 最詳盡解說的藝文知識

小典藏 Artco Kids
top
 
訊息公告
收集幸福微笑的甜點店
1789 Cafe是法籍主廚Cyrille Courant與他的妻子Sabine Courant長久以來的夢想,在這裡,「享受美味的甜點」是他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事。

男生必學:剃鬚八式
男人會長鬚,是青春期的事,而男人會剃鬚,卻可能是青春期後十年的事。不想被人取笑連刮鬍子也不懂的話,便要留意剃鬚八式。
 

其他相關新聞請見典藏藝術網  聯絡e-mail:service@artouch.com 廣告刊登:02-2560-2220 ext.310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