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芳玲
今年上半台北最熱鬧的中國當代新銳藝術家群聚,就在大未來林舍畫廊。12位來自中央美院的藝術家—王光樂、王頡、仇曉飛、申亮、宋琨、胡曉媛、徐華翎、郝強、馬延紅、梁遠葦、楊靜、溫凌,4月12日至5月4日舉辦他們做為「N12」團體的第六次合體展覽,進行「N12」首次與台灣觀眾與藏家的會面。開幕當天,除仇曉飛、胡曉媛與梁遠葦,其餘參展藝術家連同策展人鮑棟共10人親至展覽現場,好不熱鬧。
時間拉回2003年,一群青澀但充滿活力的七O後藝術家,以北京為基地,為了各自在不同創作類型上的熱情與嘗試,為了在已然成形的大環境中探求新機,以象徵形式無限的N為團體之名,在央美美術館舉行第一回展覽。後續幾回逐年於同一展館呈現,唯第四回在商業空間西五藝術中心。累積四次經驗後,各自因尋求創作上的突破,風格開始轉變,打算不再續辦群展。相隔八年後,再次聚首就已經是2014年1月在北京公社舉行的第五回展覽了。
N12第六回展的作品共41件。王光樂善以時間為題,《140123》是他天天以藍白二色輪流塗彩如日記般的畫作,隨時間累積的壓克力顏料於側面呈現梯形狀,正面上而下的橫線亦從筆直變波浪,沒頭沒尾累積出的質地令人暈眩,以畫面的有限性呈現生命如滄海一粟的無奈。「每張畫就是一段時間」的詩意頗受藏家青睞,展出作品全售出。宋琨小幅的系列油畫、王頡聯幅的大畫等同樣運用畫筆展現個人生命的體悟。徐華翎畫中人物的服裝採雙鉤填彩法以突顯觸覺,其細膩與朦朧的畫風使《香》一作為展場單價最高之作。另外,楊靜《黑狗與無名氏》的黑狗是因咬傷村民而被村警處死的遺體,她僅運用標本的傳統工藝與珠寶裝飾,保留恆存個體的靜謐,並賦予衰敗之美。換言之,媒材是自然死亡(夭折或生病)的動物,沒有人為致死的行為。
大未來林舍台北負責人林岱蔚說:「雖然N12每個成員都是獨立個體,但整體卻呈現了『什麼都有而不奇怪』的包容特質。縱然他們的市場成績不錯,不斷推陳出新,以不同的形式、媒材繼續表現自我,如胡曉媛以錄像代替繪畫,梁遠葦則從攝影跳向繪畫、本業雕塑的郝強繪製多年平面作品後,如今回過頭雕塑人像。N12的可貴正是珍惜彼此最原始的交流狀態。」
全文摘錄自《典藏投資》五月號•7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