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我們》講的是一對男同志,其中一位得了失智症,一同踏上一段旅途的故事。但即使不太能看男男愛情的觀眾,也可以試試,把他們當家人就好,因為電影更多的重點是在講當事人面對逐漸失能的心情,以及伴侶的心情,這可能是每個人人生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有些小趣味,有很多的思考,也有相當不少的眼淚。
柯林佛斯〔Colin Firth〕和史丹利圖奇〔Stanley Tucci〕都很會演,都是很出色的演員,光看他們的內心戲就值得了。前者是比較內向不善表達的音樂家,後者是說話機智幽默的作家,但得了失智症,身體控制的能力也在惡化中。
電影剛開始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看這兩個人的相處,很生活化,步調也不快,就是開車,聊天,看風景,聊天,睡覺,聊天,拜訪親人,開車,聊天…。但因為對白有些妙處,兩個角色也都有不同的討喜方式,很有自己的個性,即使只是互動,也不會讓觀眾無聊到,當然,若喜歡這兩個演員(我個人就是)會有不少加分。
到了電影中段,就漸漸開始讓問題浮上台面。失能的一方,不願意接受自己失去掌控人生的能力,不想過這樣的生活,只能被照顧,也不希望親愛的人花這麼多的心力去照顧他,甚至會無法得到回饋,因而不想活下去。但另一半雖然害怕,會很希望他能堅強正面,對抗病魔,一起努力下去,或許某種程度也是不想失去,無法放手。這樣的矛盾,不難理解,不見得是失智症,包括其他重大疾病或甚至年老的退化都有可能,當事人的難受只有當事人知道,但關心當事人的旁人則會很希望看到當事人振作,而不是放棄。
《永遠的我們》很細膩地描述了兩個很親的人持有兩種不同的立場,在這當中伴隨著很多的情緒和心情,因為這是一個無解的結,一定有人會痛,一定有人會難過,一定有人要失去…所以看起來了特別揪心。所有的美好都有結束的時候,會在結束時感到難過,表示那些回憶是很棒的…但,誰能倘開心泰然接受自己所有的快樂就要消失,一切就要變色?怎麼可能放得下,怎麼可能相信沒有了這些,人生還能走下去?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的快樂,都可能和另外一個人有很密切的關係。我們都會很希望對方照我們自己想要的樣子來經營兩人間的關係,但對方有可能會變,可能是健康狀況變了,可能是工作或其他條件變了,連帶會影響到兩人間的關係,我們要如何在「自己希望對方怎麼做」和「對方想要怎麼做」之間拿捏?如果尊重對方的意願代表自己要失去原本的快樂呢?就算不願意,有辦法強求嗎?
這部電影可能需要一點年紀,它並不是愛人會永遠幸福快樂的夢幻電影,而是現實中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的無奈,如果你會去思考這些,或已經有類似的經歷,這部電影的許多細節可能會讓你很有感觸。不是同志,甚至看不習慣同志電影的觀眾,都一樣可以有感,因為所有人都可能面臨失能的一天,或身邊的家人、愛人、好友開始面臨失能,這當中的心情與掙扎,是不分性別、年齡、種族、或其他條件的。
《永遠的我們》最讓人心痛的,就是它呈現的,是在知道即將失能卻又還沒有失能的那一段時期,以片中的話來說,就是在哀悼還沒死的人,失去就在眼前,卻無能為力,只有一步一步接近那失去,再怎麼拼命用力珍惜也不夠…但,還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