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 報告指出,2020年以後, 各職業將逐漸被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取代,原因在於人工智慧擁有高準確度及快速變化處理的特性,可以處理繁複、機械化、專業性工作,例如:企業策劃、經營管理、建築工程、生產製造、行銷業務等相關工作,WEF更進一步指出,也許不久的未來,連同會計師、律師、醫師、建築師、教師等專業也可能被取代。
未來學家克茲維爾認為,從整個20 世紀100 年的人類科學技術進步來看, 若按照2000 年的科技進步速度只要20 年就能達成。換言之,21 世紀初的平均發展速度是20 世紀平均發展速度的5 倍。仔細地說,他認為2000年開始只要花14 年就能達成整個20 世紀100年的進步, 而2014 年開始, 只要花7 年( 到2021 年),就能達到又一個20 世紀100 年的進步。
工業4.0 自2011 年在德國的漢諾威展提出後, 典範移轉丕變, 從1780s 代工業1.0蒸氣化製造、1870s 工業2.0 機械化製造、1970s 工業3.0 自動化製造, 目前發展出21世紀(2015+) 工業4.0 智慧製造, 各種新興科技推陳出新, 例如: 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Big Data)、物聯網(IoT)、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區塊鏈(Blockchain)、5G等,這些新興科技已經逐漸應用於各產業生態圈,如圖一。現在大家更關切的是,有哪些新穎應用?對於產業產生什麼立即影響?哪些工作可能被取代?這些衝擊對於會計和審計產生哪些影響?也是本文探討的方向。
會計與AI 打破傳統尋找新價值
AI 最早可從1904 年開始探究,經歷四波產業典範興衰,第一波:邏輯規則、第二波:機器學習、第三波:認知能力、第四波:自主學習。近年AI 大放異彩,主因網路頻寬大幅提升、半導體運算預期超前、新演算法推陳出新、準確度不斷創新高、完整商業模式與產業生態圈形成。AI 重要應用在視覺辨識與生成(Vision Recognition and Generation)、語音辨識與生成(Speech Recognition andGeneration)、文字辨識與生成(Language Recognition and Generation)、樣態辨識與生成(Pattern Recognition and Generation)、知識辨識與生成(Pattern Recognition andGeneartion)等,目前準確度可達九成,甚或超過九成五,是商用AI的主力。
AI 一般具有四方面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記憶和思維能力、學習和自主適應能力、行為決策能力。電腦科學家希望用計算機模擬人類的認知體系,隨著電腦科學和計算機運算的發展,發現人腦的複雜程度和認知過程的難度遠遠地超過人類的想像,就像一段程序無法驗證自身一樣。科學家想到如果只通過給定輸入和輸出,不通過強制的邏輯認知,而是通過大量數據輸入,讓計算機藉由結果來理解過程和認知,這樣就可行,也就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雛形。至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概念於2006 年由電腦學者提出,基礎在於深度置信網絡,提出非監督式貪婪逐層訓練的演算法,解決深層結構最佳化的難題,也就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是一個遞進的關係,前一層成為後一層的底層建築,而後一層是在前一層基礎上對某個問題點的具體解決。
因應新科技的趨勢與挑戰,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以及中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都已積極布局尋找數位浪潮的新典範,企圖透過AIoT(AI+IoT)發展會計與審計創新應用,以新的會計與審計模式來改變傳統方式,從紙本、計算機、網路化、到AIoT化,導入數位轉型環境,優化跟客戶之間的互動模式,提高會計與審計品質,創造產業更具有價值的會計與審計服務。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19.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