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強烈反對『道德式』或『說教式』的嫌棄高價器材,那只是一種自命清高且註定保守反動的社會禍害(詳見MY-HIEND電子雜誌第四期)。只要聽得出改善,我們就必需承認高價器材有其道理、值那個錢。除非你真的有能耐,可以科學、客觀地找到把高價器材剁掉的低價器材,否則嫌棄高價器材莫不走向自命清高的反科學或反智行動。真的買不起?不要買就好了嘛!
正是抱持如此科學的態度,才可能從市場廣告或消費者媚俗言論中走出,找到真正超值甚至可以上打十倍以上價格的科學產品。與其他高價線材相比,簡直是超低價的『REAL-CABLE』線材,居然把我自己使用的高價線材剁地體無完膚......這是新天新地唱片行新代理與新販售的線材品牌,其產品的多樣性非常像是普通的三C產品,但是聲音偏偏嚇死人!按此請看新天新地唱片行自己的連結與介紹。
基本上我使用的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種種線材,都是千捶百鍊PK了半天才迎娶入門的真材實料廠牌,更是與身價數倍以上的線材對抗過的超值產品。沒想到一接上 REAL-CABLE 線,當場投降!只能說科學就是科學,找到了真正科學的產品,什麼先見都有被打破的可能。
※ ※ ※
先談只要一條不過三仟元出頭的數位同軸線,你絕對沒有看錯,只要三千元出頭,一公尺長的 AN7510 RCA同軸數位線。
我原先的 ORTOFON 7N數位線是六仟元級,不見得能K掉五萬元級的高價線,但是也算是聲音正確的線材了。結果與REAL-CABLE一比之下......請注意我的聽感描述,基本上我發現即使是熱愛該品牌的用家甚至老闆自己,描述聲音的用詞都不夠精確。
REAL-CABLE 數位線的特色應該是:與『聲音己經夠正確』的線材相比,它不會多一截超高頻與超低頻,也不見得能量感或暫態變強。在我聆聽後大膽猜測:它是全頻段、全動態地『相位失真減到最低』。
例如說:當小提琴由小聲變大聲,你一定會發現小提琴的形體感會由小變大,左右定位也可能因此有漂移不定的錯亂。避免這種情況只有音響室聲學空間設計夠正確才能保證得到相位失真最低的正確聲音。結果加上這條才幾仟元的數位線,我的天啊!在我的爛音響空間(一般居家的亂七八糟客廳),居然可以極端減低這個問題?可以不必擁有專用音響室了!
這當然是說笑話,專屬音響室與聲學設計是絕對必要的不能亂開玩笑;但是,原來毀掉音響器材聲音特性的元兇,可以不必動到音響室;只要從正確的線材先下手,也能得到相同聽感方向的改善,這實在太過於嚇死人了!尤其是一條才三仟元出頭,我真的敢說:再也沒有更超值的商品了。
先前找到一些萬元級的聲音走向正確之線材,相比之下,不會發現它在頻寬、動態、背景安靜.....有更多改善,這些音響性能大家都一樣強。但是全頻段、全動態地『低相位失真』,意謂著無論大聲或小聲、音色幾乎不改變、定位幾乎不錯亂....至此只能說,音響重播更接近現場演奏了。
從CAT與藍光轉盤的發現,一直證實數位轉盤比DAC更重要太多;結果,現在居然發現數位線也比類比訊號線重要太多。我使用同樣 REAL-CABLE線材,數位線是三仟元級的 AN7510,類比訊號線是一萬兩仟多元的 CHENONCEAU(譯:香儂蒐)。測試的系統是六仟元級的ORTOFON數位線與一萬六仟元級的ORTOFON類比訊號線,結果,非常明確是更換數位線之後的改善幅度最大!相同的例子還發生在我另一套『兩萬元入門音響系統』,使用 REAL-CABLE另一個嚇死人的兩千五百元 NANO DAC附贈的百元級 REAL-CABLE 類比線,硬是把它當成數位線,結果也是讓兩萬元音響系統當場價值加倍......數位端對音響系統的影響力,實在太超過我們的想像了。
※ ※ ※
要小心的是本線材可怕的照妖鏡效果!新天新地那邊有網友分享這個線材造成『背景更寧靜』,我真的想打人,因為用詞嚴重誤導....。所有會造成『背景更寧靜』的線材,都是動態壓縮的後果,也就是加料,再貴也完全不是我的菜。
REAL-CABLE這種超低相位失真的特性下,原始錄音的所有訊號都會變地更清晰,所以:背景躁音會變地更明確,也就是會『吵』,聆聽我在討論區最常提到的『雙鋼琴』試聽檔就清楚了。相對的,加料錄音雖然會更安靜(因為故意壓縮高頻),但是進行加料造成的相位失真聽感,則是一清二楚被暴露出來完全無法修飾。我常常提到的小提琴聲音測試法:PHILIPS與INA之比較,在REAL-CABLE的加持下,PHILIPS的小提琴完全不能聽,INA則是HI-FI錄音。
很多人都覺得INA的鋼琴比PHILIPS小聲對不對?加上 REAL-CABLE後,INA的鋼琴比PHILIPS『大聲』哩!因為相位太準確了,鋼琴的強弱對比更分明,音色的製造更清楚,聽起來會有比較大聲的感覺;相對的,PHILIPS原先聽起來鋼琴比較大聲,在AN7510的照妖鏡下,明確聽出原來是中低頻加料的扭曲聲音,高頻全縮起來了,一點生氣都沒有,感覺反而變小聲。
測試音樂檔如下:
《雙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開始的一小段。首先,右手邊的那台鋼琴先出來,有沒有高音在後而低音在前?再來00:21開始左手邊的鋼琴加入了,聽聽看是不是反過來:高音在前而低音在後?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2p-2.wav
以INA與PHILIPS測試小提琴聲音的正確性:
INA 的錄音正確之葛魯米歐
PHILIPS 的錄音加料之葛魯米歐
原先以為要花到七萬元以上才有的線材效果,居然在三仟元的線材上得到完全相同的效果,這也超值地太誇張了!後來在我到處PK頂級超高價數位線的過程,論頻寬或動態超高價線材還是有不少廠牌可以拼過 AN7510;但是如果要比『全頻段、全動態地降低相位失真』,那就至今還沒有找到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線材了!也就是說,這己經超越了科學領域了,首次真正要談人文領域的特殊現象。
※ ※ ※
頻寬與動態是百分之百的科學性能,錢砸下去誰都做得到;科學水準夠高的強者,說不定可以發明比REAL-CABLE更低價的科學性能超高之線材。然而,除非極端高價而且完全不媚俗地染色,否則要在有限成本下專注在『音色的正確性』,這真的需要對音樂的敏感度。因此我的確發現一些線材在特定唱片會比 AN7510正確且好聽,但是跨越各種不同的錄音方式且各種不同樂器組合之正確唱片,亦即要完全正確反映不同樂器音色與不同錄音風貌,那就真的徹底考驗著音響產品對聲音的敏感度。也就說,常用來測試音響的唱片如果只有十幾張,大概無法發現 AN7510真正的實力。
這絕不是音樂的廣度問題,其實無論你聽幾千種音樂,市場上的唱片幾乎只有『一、兩種』錄音方法,不是多軌錄音再混音加料、不然就是少麥克風錄音再拼命添加人工殘響。這樣子的唱片再測試個幾千張,還是無法聽出 AN7510的真正實力的。只有使用錄音美學相差非常多的多種唱片,加上性格差異極大的樂器對比,才有辦法察覺『全頻段、全動態地降低相位失真』的重要性。
除了上述試聽檔外,我推薦這張反映前述論證的精彩唱片:SKARBO SK4054的管風琴與鋼琴的二重奏,推薦直接聆聽比較熟悉的法朗克交響變奏曲之改編版。你會發現,需要表現管風琴至少比鋼琴大上五倍的『形體感』,然後聲音充滿著比管風琴大上十倍的『聲音空間』;同時間聽到小小的一台鋼琴,但是聲音一敲下去還是可以迷漫在比管風琴大上十倍的『聲音空間』;只是管風琴像是『面』包圍著鋼琴,而鋼琴如同『錐』一般穿透管風琴的簾幕而出。兩者的精彩對話關係,只有『全頻段、全動態地降低相位失真』才有可能完整享受。
請按此連到SKARBO法國原廠之唱片介紹。
只是數位線就有全新發現了,再來還有更多呢!
(END)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