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點心屋】歡迎父母、老師鼓勵小朋友投稿,不管作文練習或心情日記都歡迎,讓小朋友有創作的成就感! 想知道人氣最旺的手機及流行趨勢嗎?現在訂閱【SOGI 手機快報】馬上滿足您的渴望、隨時掌握最新的手機動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3/02 第771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新聞焦點 新新聞》近五成要民進黨廢除台獨黨綱!
新新聞》郭台銘讓許文龍今年生日好難過
  新聞焦點

新新聞》近五成要民進黨廢除台獨黨綱!
》陳敏鳳

民進黨與中國往來 勢在必行

二○一二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敗北,民進黨內充滿了檢討聲浪,尤其是兩岸政策更是各界矚目。《 新新聞 》周刊民調顯示,高達六成六的受訪者認為民進黨不應排斥跟中國大陸交往,而且接近五成的受訪者還認為民進黨應該廢除「台獨黨綱」,才能調整中國大陸政策。

調整與中國的互動模式

黨主席人選方面,二成九看好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接掌下屆民進黨主席,有利於民進黨,二成八的受訪者認為民進黨下屆黨主席應該由中生代接班。兩者相差約一個百分點。

《 新新聞 》周刊是在二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五日,委託「山水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以隨機抽樣方式電話訪問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有效樣本為一○七四人,抽樣誤差在九五%信心水準下,正負二.九九個百分點。

民進黨選後提出敗選報告,羅列許多因素,但中國政策的調整則備受外界矚目,因為民進黨一旦調整兩岸政策步伐,勢必牽動兩岸三黨互動的模式和關係。

黨內也出現期待調整的聲浪,蔡英文在檢討報告聲明裡言明,未來民進黨要加強與中國的互動,表態參選黨主席的蘇煥智提出要派駐中國長期的代表,陳菊在代理主席聲明中強調會與中國進行往來,民進黨調整與中國的互動政策,已經勢在必行。

《 新新聞 》周刊調查顯示,高達六六.八%同意民進黨不應排斥與中國大陸交往,其中非常同意的占二四.二%,還算同意的有四二.六%,不太同意的十三.七%,非常不同意的八.二%。

再把這部份與總統大選投票行者進行交叉分析,投給馬吳配也認同民進黨與中國大陸交往的受訪者達到七四.四%,宋林配的支持者則有六五.五%,反倒是蔡蘇配的支持者祇有六四.一%,略低其他政黨的支持者,但比反對的二六.八%高出許多。

站在十字路口 台獨黨綱存?廢?

在這波調整中國政策聲浪中,有關台獨黨綱的處理,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應保留,有人則認為應該以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完全取代台獨黨綱。而北京方面也有若干管道釋出,如果民進黨不廢台獨黨綱,雙方交流勢必有困難,因此台獨黨綱的存廢,將影響民進黨調整與北京來往的關鍵步伐之一。

《 新新聞 》周刊的調查發現,四九.六%的受訪者認同民進黨應該廢除台獨黨綱,才能調整對中國的政策,三三.四%的受訪者則不表認同,十七%的人無意見。

將這一議題與總統大選各組支持者進行交叉分析,結果發現投票給馬吳配的受訪者六五%認同民進黨應廢除台獨黨綱,支持宋林配的則有五三.一%,而支持蔡蘇配又認同應廢除台獨黨綱的祇有三六.二%,顯示民進黨部分的支持者仍視台獨黨綱為「神主牌」,有一定堅持。

然而,連續兩次總統大選敗北的民進黨,此刻已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上,如果能找到「既顧佛祖又顧腹肚」的路,當然很好。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有一首名詩--「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民進黨如果無法想到雙全法,要如何務實地奪回政權,其實民意已經很清楚了。

蘇貞昌支持率仍居最高

另外,蔡英文在二月二十九日卸任黨主席,由高雄市長陳菊擔任代理黨主席,新新聞周刊民調調查,認為陳菊是非常適當的人選有十四.八%,四四.二%的受訪者認為還算適當的人,兩部份相加共有五八.九%的受訪者認為陳菊是適當人選,十九.四%認為不是適當的人選,其中認為非常不適當的則占五.五%,二一.六%的人則沒有明確意見。

若將這題目與總統大選投票行為進一步進行交叉分析,二○一二年投給馬吳配有五四.一%,認為陳菊是適當的代理主席人選,二八.九%的人認為不適合。而投給蔡蘇配的則高達七一.八%認為陳菊適當的人選,十二.五%則認為不適當。

民進黨五月即將改選下屆黨主席,《 新新聞 》周刊整理了最近報導提及的可能人選陳菊、蘇貞昌、謝長廷、許信良,或者由中生代接班,詢問受訪者由哪一位擔任對民進黨比較好?

調查結果顯示,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仍居最高支持率,有二九%的人認為蘇貞昌擔任下屆黨主席對民進黨比較好,其次認為由中生代接班比較好,占二八%,陳菊則有十五.六%的支持,至於謝長廷和許信良各占三.一%及三.三%。

在中生代接班方面,《 新新聞 》周刊開放由受訪者提供人選,結果顯示,雖然蔡英文已經無法再繼續參選黨主席,但仍有○ .六%的受訪者支持蔡英文,其次是賴清德○.五%,已經表態參選的蘇煥智則占有○.一%。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304期】

新新聞》郭台銘讓許文龍今年生日好難過
》林瑩秋

聯貸案卡住 幸福企業老闆顧念員工心放不下

二二八連續假期的第一天,是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八十四歲生日。最近的他,身體健康狀況明顯不如以往,常常感冒,而且每次感冒時間都拖好久。今年這個春天,對他而言似乎特別寒冷。

最近,奇美電子聯貸案卡住,遲未解決。雖然許文龍早已退休,但當初是他把奇美電交給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身為奇美精神領袖、幸福企業掌門人,面對郭台銘對聯貸案的不支持,讓員工置身不安的情境,他有苦難言。

晚年創新失利 認賠最心疼員工

許文龍大半輩子經營事業有成,在石化產業曾有「北台塑,南奇美」的響亮名號,做ABS(壓克力)做到全球第一。晚年跨足投資面板業,在當時看來,是奇美因應時代潮流、企業多角化經營的一大突破,但事後看來,很可能是他事業經營上最大的挫敗。以前他在奇美實業可以一周上班一天,其餘時間就釣魚、拉琴、畫畫、雕塑,但現在他雖然可以頤養天年了,卻還一顆心懸念著奇美電員工的未來。

其實,幾位經營出色的老一輩台灣企業家,在創業這件事上都出現類似的生命周期。他們對世事人情通透,對自己熟悉的產業領域判斷精確,但晚年所做的創新、突破之舉,通常都不太高明,甚至是失敗,或以災難收場。

像「經營之神」王永慶後來投資的汽車、DRAM、面板,以及許文龍涉入面板都是例證,在他們不熟悉的領域,全新的產業邏輯挑戰他們的智慧,若是再遇景氣反轉,他們就毫無招架之力。

不過,「認賠」需要很大的勇氣。對許文龍家族而言,他們曾在奇美電增資時,以四十多元的價格認購過,現在要他們以十多元認賠賣掉,慘賠當然會痛。不過,更痛的是許文龍,他一生對待員工有如家人,若許家賣光近二成持股,對那些當初因為信任他而進奇美電的員工而言,等同是許文龍拋棄了他們。

一位許文龍老友曾私下透露,奇美電是許文龍今生最大的痛,奇美電早在中國設廠多年,但二○○四年中國加強查稅,奇美的高階台幹被捕入獄,沒人知道何時得以重見天日,他在台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找管道營救「人質」,最後為了救人,他在○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對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做出個人最大犧牲、配合演出,讓他以「退休感言」表態支持三通、不支持台獨。

表態支持三通 談心酸老淚縱橫

老友回憶,當時許文龍做出這個痛苦決定時,在家中客廳跟老友講到心酸處,不禁老淚縱橫,痛哭失聲,像個孩子一樣一哭不可收拾……。老友提及這段往事,也對許文龍把員工看得比自己還重,感到萬分不捨。

當時,外界雖然都看懂這一齣戲,也瞭解是怎麼一回事,「不過,許董仔永遠無法忘記那次的屈辱,因為這烙印實在太刻骨銘心了。」許文龍的老友說。

這次,奇美電的聯貸案又讓許文龍再痛一次。

當年奇美電、群創高高興興「聯姻」,讓許文龍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他坦承自己經營不善,但也自認是幫員工挑了個會賺錢的能幹老闆,對企業、對股東都好,更可保員工安居樂業。

不過,許文龍的真心託付,並未讓他從此心安。郭董的行事風格,外界褒貶不一,而且兩家公司企業文化明顯不同,整合過程讓他就像「石磨心」,所以郭台銘的一舉一動他都關心,包括郭董和太太帶著女兒妞妞在國父紀念館草坪上嬉遊的一幕,都在某種潛意識下,成為許文龍作畫的主題,足見他有多掛心。

這一兩年來,許文龍身體狀況不若以往,已經很少出海釣魚了,頂多祇到奇美博物館繞一繞。他吃得不多,想的事情卻很多,所以一病起來,好幾天都出不了門,祇偶爾在家中會老友、話家常。最近唯一讓他開心的是,他的甥婿林佳龍在台中蹲點有成,順利當選立委。

台南都會公園 博物館回饋地方

至於「台南都會公園」裡的奇美博物館,是許文龍心心念念的另一件人生大事。目前位於工業區裡的奇美博物館,腹地狹小,未來若能在都會公園奇美博物館落成後搬過去,一年將可帶進一百萬人參訪,讓展品發揮最大綜效。這個不花政府一毛錢,許文龍自掏腰包二十億元興建的博物館,被他視為是回饋地方、捐贈國家的重大美學工程。

二○○三年,由台糖移撥一百公頃土地,與台南縣政府合作開發的台南都會公園,大環境已經完成,其中占地九.五公頃的奇美博物館尚在趕工中,原訂二○一三年完工,但許家人期待趕在二○一二年落成,一圓許文龍的藝術夢。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304期】

  訊息公告

周湯豪的星味
周湯豪的星味絕對不只歸功於媽媽,更多的是他自我耕耘和摸索。除了音樂創作從沒停歇,現在他還要用演技讓你驚豔。在這帥哥身上,你可以挖到的還有很多。

賈伯斯如何帶領團隊創新?
賈伯斯狂熱、看似殘酷的領導風格背後,其實仍然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如:他是如何用願景帶領團隊創新,激勵人才的秘訣又是甚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