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4/19 第2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臺北好好玩 林蔭大道森呼吸 城巿花園在臺北
•臺北照過來 有愛無礙 讓臺北做你的無障礙空間
林蔭大道森呼吸 城巿花園在臺北
文/潘逸凡;攝影/王能佑;繪圖/
▲規劃為精緻型的敦化南路儘管已綠化有成,今年還要再種植灌木添綠意。
春天的早晨,枝頭的鳥兒正一搭一唱地合奏著,悅耳嘹亮的鳴叫聲,為一天的生活注入幸福活力;彎進二二八和平公園,總能遇見松鼠朋友在草地上嬉戲,經常出入公園的民眾不約而同說著,這裡的松鼠完全不怕人……。這裡是臺北,擁有多樣生態的城巿。

行經車水馬龍的仁愛路,車窗外映著綠樹飄動的光影,陽光輕柔地從茂密的樹間灑落,即使日正當中,也少了一絲炙熱感,穿梭在這樹影婆娑的林蔭大道,很讓人放鬆。這也是臺北,生氣蓬勃、綠意盎然的城巿。

臺北人一定還記憶猶新,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完美落幕那一刻的感動,臺北巿巿長郝龍斌表示,巿府當時舉辦花博,就像送給市民的一束鮮花,期盼喚起民眾對環境的關心,繼而全面提升生活品質。巿府這幾年來,也一直把「道路綠化、公園美化、城市花園化」列為重要的施政目標,如今,臺北擁有越來越多的林蔭大道、河濱綠帶、美麗花海,讓臺北市蛻變成一座美麗的城巿大花園。

用綠意打造宜居城巿

公園與林蔭大道的綠樹、花草,吸引著昆蟲、鳥類棲息,不僅增加生態的多樣性,也具有改善空氣品質、減少落塵、隔絕噪音等好處。臺北的綠美化經過多年努力,大安森林公園、青年公園、南港公園等綠地,已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民眾只要走幾步路,就可親近大自然。而提到林蔭大道,多數人的印象是仁愛路、敦化南北路、中山南北路等,尤其敦化南路的分隔島,說它是一處觀光景點也不為過,不僅沿途的公共藝術很吸睛,花草樹木營造出的濃蔭氛圍,更是拍攝婚紗、偶像劇的熱門地點。

敦化南路已經這麼美了,巿府覺得可以做更多,今年還要再種植灌木添綠意,這正是北巿府自民國100年開始執行林蔭大道計畫的一個路段,預計至103年間要完成約38條林蔭大道。郝龍斌表示,市府現在推動的林蔭大道計畫,等到具有規模、成果時,可能需要很久以後才能顯現,到時也許沒有人記得推動者是誰,但他始終相信,林蔭大道計畫將是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居城市的關鍵。

條條林蔭大道 街道好風景

臺北巿的道路綠化大多採複層式栽植方式,也就是有著直挺挺的樹木,伴著較為低矮的灌木,地被再種植草花,營造出層次錯落的美感。仔細觀察,行道樹、花草的色彩也日益豐富,光是綠葉,就有深淺不一的層次,再搭配色彩多樣的花朵,馬路風景更顯繽紛多彩。而以綠樹植栽為城巿增色,也是林蔭大道推動計畫的一環。

林蔭大道計畫分布在松山機場軸線、臺北車站軸線及聯外道路等重要路段,串連巿區的公園、綠地,形成一個綠網。郝龍斌表示,施作林蔭大道的路段,除非樹種較不適合都市環境的必須除去外,不然現地的樹木都應盡量予以保存。

因此,除了在尚未種植喬木、灌木的道路新增路樹或分隔島,規劃艋舺大道、堤頂大道等約16條「創造型」綠林道之外,增加既有道路的植栽色彩與豐富度,也是推動的重點工作。包括規劃約17條「精緻型」路段,例如敦化南北路、仁愛路、行忠路等現況良好的路段,更換部分不良植栽並提升質感;另外,在南港展覽館周邊、北安路等約5條「優化型」路段,則是重新栽種、改善生長不良的植栽。預計共種植喬木約5千株,灌木約53萬株。

臺北巿的林蔭大道能有如此綠樹扶疏的街景,選苗是重要關鍵。北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特別籌組選苗小組,由設計與監工人員等親赴樹苗產地完成選苗與鉛封程序,包括確認苗木的高度、寬度等規格,並選擇樹身挺直、樹勢健壯、分枝平均、樹姿優美的樹種,將來長成行道樹才會整齊美觀。

至於樹種的選擇,則須考量路段整體景觀的串連性,以周邊既有樹種為優先,新增樹種則以樹勢強健、維護管理容易,具遮蔭、抗風、抗病與景觀性,並以適合本土氣候的臺灣原生樹種為主,楝樹、光蠟樹、茄苳、鐵冬青、樟樹、楓香、黃連木、櫸木等為常見的樹種。

艋舺大道 萬華綠林新景象

提起艋舺,總讓人想起龍山寺、青草巷、剝皮寮等保留臺北歷史軌跡的古剎、老街,萬華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歷史意涵的區域,也因為發展得早,街道巷弄較為狹小,植樹空間相對也少,去年,萬華區終於有了第一條林蔭大道──艋舺大道。

郝龍斌於民國101年12月出席艋舺大道植樹活動時表示,林蔭大道計畫自推動以來,在各行政區已有不錯績效,惟有萬華這一帶,因為城區老舊、道路狹窄而面臨一些困難。如今艋舺大道透過路平計畫、整理道路,重新開闢為林蔭大道,對整個萬華區有特殊的意義。

艋舺大道是一條完全從無到有的「創造型」林蔭路段,由於道路下為臺灣鐵路地下化的頂板,植槽較淺,覆土深度不夠,排水功能也較差,最初在選擇樹種時費了一番工夫。原先考慮種植櫸木,但因櫸木為深根性植物,無法克服覆土深度不夠的問題,幾經研究,現在種植的是臺灣原生樹種茄苳,耐水、抗風、抗空氣污染,適合艋舺大道的道路特性,再加上樹上的果實能吸引鳥類前來食用、棲息,具豐富的生態資源。

郝龍斌表示,艋舺林蔭大道串連起萬華火車站、和平青草園以及糖廍公園等交通熱點、重要據點,市府會繼續努力,將來任何一個從外地來的民眾一到萬華,馬上能感受到綠樹成蔭的好環境。因此,北巿府都巿發展局也在西園路口一帶規劃亮點計畫,於一旁的人行道與公園增加植栽的色彩與質感,讓行經此地的用路人眼睛為之一亮。

楝樹、紫薇 開闢紫色大道

國內許多大企業選擇進駐內湖、大直拼經濟,西裝筆挺的上班族、高聳的建築大樓,儼然成為這一帶的街景印象,民國100年度巿府在堤頂大道植下綠蔭,為這商務氣息濃厚的區域,帶來一片欣欣向榮與柔和的線條。

堤頂大道擁有路型大、具氣勢的先天優勢,原先並未種植喬木類的樹種,林蔭大道推動計畫特別挑選樹高可達15公尺的楝樹。春天,樹上會結滿淡紫色的小花,一路紫色花海、景致優美;夏日,則能提供良好的遮蔭效果,是臺北巿第一條種植楝樹的林蔭大道。楝樹為優質的鄉土原生樹種,誘鳥性強,並具有耐潮溼、防蟲、稍抗空氣污染等特性,未來,小樹長成大樹,堤頂大道的林蔭景色勢必如同敦化南北路般壯觀。

創造型林蔭大道不僅只在堤頂、艋舺大道等特大型路段開闢新局,羅斯福路5至6段、興隆路1至2段也於民國100年度打造了新的林蔭景象。臺北林蔭大道首次選用的小喬木紫薇即種植於此,紫薇花期長達數月,夏季開出紫紅色的花朵,冬天即使葉子凋落,也具有不同的美感。

羅斯福路5至6段能擁有如此美景,最初是先經過評估交通流量後,將中央分隔島拓寬至1.5米後才加以種植,而興隆路1至2段由於原先的分隔島並不寬,因而選擇樹型小、根部分布不廣的紫薇,兩條路串連而成的美景,令人讚嘆。

精緻、優化 提升植栽質感

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來造就繁盛景象,然而,花開終有花謝時,北巿府約45至60天即更換花草植栽,除了汰換掉老化的植物之外,也重新配置植栽色彩,營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精緻型路段是將少數植栽生長不良的部分更換植物種類,或加強草花布置,以建國南北路為例,由於部分植栽長期被建國高架橋遮蔽,以致吸收不到陽光而漸漸凋零,草地也無法生長,經專家評估後,在此重新栽種灌木,並依時序種植四季秋海棠、情人菊、天堂鳥等花,精緻度也因此提升許多。

而優化型路段則是將大部分植栽生長不良的路段全面更新,以南港展覽館周邊的經貿一、二路為例,由於路段風勢強,喬木、草花皆較難生長,目前選擇大葉山欖等抗風性強的樹種,搭配杜鵑、宮粉仙丹等灌木,以強化複層式的美感,也為該路段帶來全新景象。

夏雪、楓紅 捷運信義線愜意行

民國102年至103年將施作的林蔭大道包括敦化南北路、民生東西路、忠孝東路、和平東西路、建國南北路、新生南北路、捷運信義線復舊、捷運松山線復舊等,其中捷運信義線復舊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預定種植光蠟樹與楓香。

捷運信義線即將於今年通車,往來信義區不但更加便利,步出捷運信義線出口的風景也變美了。信義路由杭州南路至松仁路,是臺北巿第一次於中央分隔島選用光蠟樹的路段,目前由捷運東門站一路走到敦化南路,已可看到光蠟樹整齊排列的景象,而由永康街至莊敬路間的人行道預定種植楓香,松智路至松德路間將選用樟樹。

臺灣原生樹種光蠟樹,樹型直立、枝葉往上開展,可避免枝椏遮蔽公車視線,適合有公車行經且車流量大的信義路,到了夏天,滿樹綻放米白色花朵,獨角仙也群聚樹上吸取樹液,是極具生態指標的樹種。同為臺灣原生樹種的楓香,秋冬落葉前葉片會由綠轉為紅、黃色。未來的信義路,到了夏天一片清新雪白,秋冬則一路楓紅,與一旁的綠草、綠樹相呼應,更顯繽紛耀眼。

郝龍斌表示,未來捷運信義線、松山線將接連通車,北市的長距離林蔭大道規劃也將逐漸成形,他期待透過更多專家、學者提供的各項建議,形塑出讓民眾耳目一新的林蔭大道,讓民眾都能很愜意地行走在優美的林蔭大道上。

信步走在臺北街頭,道路兩旁枝葉濃密的行道樹,車道中央分隔島的各式植栽,都是日常風景,不妨大口深呼吸,享受被綠意擁抱的舒適生活。

攝影師眼中的

林蔭大道

夏日覆著茂密的黛綠,秋天晨昏踏著枯黃的落葉,冬日即使葉片落盡,姿態各異的樹枝也一樣優雅。擅長拍攝花草樹木的攝影部落客達人神奇Jack建議,拍攝樹木花草時可使用24∼120mm的旅遊鏡,並可再帶一支70∼300mm的長鏡頭,更能豐富取景構圖時的變化性與靈活度。

利用接近鏡頭的廣角端,可取較寬廣的林樹景觀,並拍出大樹的氣勢,運用長鏡頭,則可將高遠的樹梢新芽與枝頭樹花輕鬆拉近,並霧化背景。想拍好行道樹,除了掌握樹種、鏡頭、時節等變化,更要運用陽光拍出唯美作品,尤其是逆光拍攝,更能拍到絕佳景象。

大葉欖仁是臺北巿常見的行道樹種,夏天的綠葉與冬日的黃葉,各有特色,正午時分,由下往上找尋逆光的葉片,鮮明有型的葉脈在陽光的照映下,宛如萬花筒般變化萬千。

四月臺大校園羅斯福路、二二八和平公園的流蘇開了,白色流蘇清秀脫俗,找一處有光影的花叢,用長鏡頭拉近,讓深綠及亮綠柔化在畫面裡,即可拍出夢幻般的漂亮作品。

大安森林公園與建國高架橋之間的楓香,測光在較暗的背光葉片上,表現出春天的新綠,在陽光下綻放整片舒暢亮眼的翠綠。

 
有愛無礙 讓臺北做你的無障礙空間
▲低地板公車的斜坡板方便乘坐輪椅的乘客上車
文/林瑋庭;攝影/王能佑

還記得日劇《美麗人生》嗎?劇中,木村拓哉與飾演身心障礙圖書館員的常盤貴子因緣際會下相識,兩人逐漸萌生愛苗,木村拓哉對女主角大膽示愛:「讓我做妳的無障礙空間!」成為浪漫經典。而臺北市政府關懷身心障礙朋友不遺餘力,不論在職涯或是交通上,一一打破障礙,如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提供自力更生創業補助,幫助身心障礙者創業,另針對具有就業意願但能力不足的朋友提供庇護性就業安置;而談到「行」,臺北市公共運輸處持續改善無障礙交通運輸環境,從復康巴士、低地板公車到2月甫上路的無障礙計程車,在臺北市行而無礙再也不是夢。

庇護工場讓愛不間斷

笑盈盈地為客人端上咖啡,一邊稱讚:「Good Choice!」,影帝西恩潘在電影《他不笨,他是我爸爸》中飾演一名身心障礙者,在咖啡廳打工撫養女兒,他熱愛工作,也受到客人的歡迎。臺北市目前共有41家庇護工場,涵蓋餐飲、烘焙、手工藝、加油站、電腦打字、清潔打掃等,經過評估後,將具有就業意願但能力不足的身心障礙者安排至適合的職場一展長才,創造600個工作機會,人數居全臺之冠,勞動局局長陳業鑫表示,勞動力重建運用處每逢節慶便會推出庇護產品促銷活動,像是邀請名人、辦理試吃、粉絲團張貼訊息等,希望能刺激庇護產品的買氣。

今年1月開幕的「捷運南港展覽館庇護工場──愛不囉嗦庇護商店」是由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委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經營,「愛不囉嗦」取自西班牙文「ABRAZO」的諧音,是「擁抱」的意思,到此消費,就象徵著擁抱這群慢飛天使。店內販售唐寶寶製作的手工全麥麵條,Q彈滑嫩又健康,還有配麵的拌醬、手工餅乾與豆漿,且原料皆是臺灣製造,店內另有手工餅乾及牛軋糖禮盒,在春節期間熱銷,而平時則是南港軟體園區廠商送禮的好選擇。

走進「捷運南港展覽館庇護工場──愛不囉嗦庇護商店」,唐寶寶范文琦元氣地喊出:「歡迎光臨ABRAZO!」文琦因唐氏症,平衡感較差,動作也較緩慢,過去在職場上遇到不少困難,加入愛不囉嗦之後,林經理非常讚許她的工作態度,「乖巧、負責,面對任務總是使命必達,即便不夠完美,仍努力嘗試達到目標。」愛不囉嗦手工全麥養生麵條都是手工製作,文琦視力較弱,操作製麵機的動作也較為緩慢,但是自身的努力和庇護工場給予的學習空間,讓文琦在工作上贏得店長及客人的肯定。給一個愛,不囉嗦;給一個機會,不囉嗦,快來ABRAZO購買商品,給唐寶寶滿滿的鼓勵。

▲捷運南港展覽館庇護工場─愛不囉嗦庇護商店

地址:捷運南港展覽館(B2,6號出口處)

電話:2653-8321

自力更生創業補助讓夢想高飛

為提供身心障礙者多元就業選擇,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自民國86年起推出自力更生創業補助,補助租金及設備,陳業鑫說:「租金期限最長4年,第一年補助租金70%逐年遞減至第4年的40%,設施補助每案最高10萬元,此外,創業成功的身心障礙者往往也很樂意提供其他身障朋友或弱勢朋友工作機會。」

彎彎的眼、笑開的嘴,露出兩顆牙齒,這是阿布豆工作室的吉祥物。阿布豆是不倒翁的臺語發音,老闆娘黃小姐是輕度肢障,她說自己常常跌倒,在生活上也常遇到困難,但她總是不服輸地一一克服,這種精神像極了不倒翁──搖晃而不跌倒。學會計的她,在專科時期迷上拼布、手工卡片,背著家人去學手工藝,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的歷練,在結了婚,有了孩子之後,黃小姐離開了職場,投入網拍接單訂製拼布包,努力耕耘之下,陸續出了5本書,終於開了實體工作室,販賣手工包及開課教學,黃小姐坦言,搬到萬華一樓店面2年了,「手工包包的利潤不高,加上繳稅、水電開支,還好有自力更生創業補助租金,減輕不少壓力。」

▲阿布豆工作室

地址:萬華區萬大路285號1樓

電話:2309-4926

網址:tw.myblog.yahoo.com/sweet-hause/

友善交通環境 路不再遙

「臺北市有各種無障礙交通工具可以選擇,讓許多外縣市的身障朋友都很羨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推動小組黃俊男委員說道。臺北市政府交通局(現由公共運輸處負責)從民國78年起持續推動復康巴士,且自民國96年起推動汰換低地板公車,今年2月更推出全臺首創的無障礙計程車,公共運輸處前副處長(現任交通管制工程處副處長)詹政良說,目標是要讓身心障礙朋友、年長者都能輕鬆出門、願意出門,並且愛出門。黃俊男坦言,多虧無障礙交通環境好,自己不需陪伴就常搭著復康巴士或低地板公車轉乘捷運到處去,家人的負擔也隨之減輕。

復康巴士車上安裝了方便輪椅出入的升降設施,供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者預約運輸服務(起迄點一端需於臺北市),費率為計程車費率的三分之一,另設有3條捷運及醫療院所間的接駁專車,方便身障朋友就醫,目前已有235輛,詹政良說,復康巴士預計在今年底可達到250輛。

搭乘低地板公車,旅客只需踏一階就能上車,且備有斜坡板及側傾功能,司機可以推著乘坐輪椅的乘客上車,並為其綁上安全帶,打造安全舒適的乘車服務,詹政良表示,目前臺北市低地板公車共計1,592輛,占公車總數的40.4%,期望到2016年,扣除不適合低地板公車行駛的路線,普及率可達到百分之百。

▲復康巴士

預約訂車服務時間:08:30(前5日09:00起預約)∼12:30;13:30∼17:00。

臨時叫車時間:前1日17:00∼22:00及當日8:00∼22:00。

訂車電話

預約電話:2796-5611(臺灣租車公司)、2911-2336(財團法人伊甸基金會)

臨時訂車:2796-5618(臺灣租車公司)、2900-2330(財團法人伊甸基金會)

詳細服務方式請見:www.pto.taipei.gov.tw→左側「無障礙乘車及敬老愛心計程車」→「小型復康巴士」

▲低地板公車

詳細路線請見:www.pto.taipei.gov.tw→左側「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市區公車」

服務新里程 無障礙計程車上路

搭乘復康巴士需持身障手冊事先預約、低地板公車的路線上仍有所侷限,無障礙計程車的出現補足了兩者不足,今年2月6日正式上路,經公共運輸處公開評選,由台北衛星車隊取得30輛購車優先補助,目前已有10輛上路,收費與一般計程車相同,並比照敬老愛心車隊提供補助,「無障礙計程車在歐美日都相當普及,這項服務能提供更多元的交通選擇,協助行動不便的民眾走出家門、調節身心。」詹政良說道。

台北衛星車隊薛經理表示,無障礙計程車上路以來廣受乘客歡迎,乘客李先生說,往年除夕回家團圓的交通問題很讓人頭疼,每次搭乘一般計程車需勞煩太太揹上揹下,而今年叫了無障礙計程車,電動輪椅也能輕鬆上車,第一次能無憂無慮地回家過年。薛經理也說,司機皆經過完整的教育訓練,像是2月份有一名乘客突然呼吸急促,所幸司機在開車之餘,不時由後照鏡觀察乘客搭乘情形,查覺異狀後立即停靠路邊了解狀況,經檢查後發現乘客呼吸器的電源脫落,及時幫忙開啟,這名乘客大讚車隊專業,及時幫忙解危,使他以後更能放心出門走走。

▲臺北市無障礙計程車

叫車電話:412-8333(台北衛星車隊)

傍晚時分,車水馬龍的復興南路上,一輛74路公車緩緩停下,司機熟練地拉出斜坡板、將坐著輪椅的乘客推上車……。就如同低地板公車,臺北市乘載著對身心障礙朋友的愛與關懷,在身心障礙者的福利上將堅定而穩健地向前行,要讓臺北成為一座無障礙空間的城市。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