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大肚山保安林
文;圖/劉克襄
|
 |
大肚山台地海拔僅三百公尺,呈現典型的台地風貌。
|
|
1920年代初,外祖父考上台中一中,據悉是龍井嘉投庄唯一的一位。日後其生平傳記提到,開學時,從龍井老家徒步到學校,最初要先翻越大肚山。山頂有姑姑家開設的柑仔店,他會在這中途休息,再緩緩走下台中盆地。
昔時古道 戀戀先祖
晚了半世紀,我成為他學弟,每回經過大肚山都會想到此事。紅土蕩蕩,就不知當年,外祖父走的是哪條。昔時,從清水海岸平原走上大肚山,有好些條古道。但諸多山徑都在道路拓寬中消失,只剩少數殘存,萬里長城步道便是其中之一。最近踏訪,只見草木疏闊,卵石纍纍,對他不禁愈加懷念了。
現今若從Google地圖判讀,大肚山最濃密完整的一塊綠色,無疑就是這條步道穿越的環境。從監理所以西,緩緩降下的大肚保安林。此山區因地形陡峭,得以幸運的保留,像塊綠翡翠鑲嵌在紅土台地。
|
 |
比起水泥步道,泥土路面的支線更吸引登山者行走的意願。
|
|
此路從大肚新興里往上蜿蜒,早年只是尋常小徑,後來才拓建為休閒步道。日後,登山人從山頂回望,疏林長路,不斷彎繞起伏,甚是壯觀,因而得此名號。
唯大肚山山頂乃一平緩之地,海拔最高僅及三百公尺,大抵呈台地風貌,並無所謂最高山頂。東側山坡平緩許多,才有東海大學、榮總醫院和台中工業區之類的新環境,以及日後的都會公園,還有公寓社區的不斷開發。
春末漫遊好時節
前往這一乾旱環境,還真得選對時節。秋高氣爽之後到春末最為適宜,立夏以後,便不適合在此漫遊。一來乾旱悶熱,不利行走,相思樹又常有蛾類幼蟲出沒,碰觸到了,容易引發皮膚過敏。
在此登山,搭乘大眾載具算是方便的。有條93線公車,從高鐵站出發,半小時後在新興里下車。信步往前,過一水泥橋,前有步道指示牌。沿寬大溪溝邁向山區,約莫片刻,抵達台塑汽車廠房,後頭即步道。
|
 |
龍井新庄村的護樹志工,每回上山都會肩挑一罐罐裝滿水的寶特瓶,悉心呵護步道旁的小樹苗。 |
|
簡易登山口前有小公園,例假日時常形成熱鬧的小市集。時有販售咖啡、養肝茶和苦茶油者,連登山用品都在現場擺售,還有按摩、卡拉OK等等來湊趣。當然,少數在地小農也未錯失良機,擺放著自種的蔬果。諸如黑甜仔菜、紅鳳菜、韭菜、九尾草和地瓜葉等。登山者大半來自龍井、大肚一帶,顯見外地人熟悉此山路者不多。
從登山口,便有卵石或泥土路面的支線。我避開筆直而上的石階步道,選擇泥土山路縱走,多數登山者也如此。但政府相關部門總以為,水泥化的步道較平穩,可減少登山人滑倒。其實水泥化一多,不僅壞了自然環境。常健行者亦知,走在堅硬的步道石階,反而容易疲累,傷害膝蓋。
萬里長城步道一路來去,都是水泥步道,若非旁邊多出泥土山路,我絕無前來的雅興。保安林下的步道大抵寬廣、平緩,路標指示詳細,隱密樹林帶有蔽陰功能。縱使炎炎之日,走在期間猶感悠閒。與大坑的登山步道相比,更少了人潮的壓迫。
前些時日,登山口發生山火,原因不明。有人以為是清明掃墓,或丟煙蒂的結果。還有一說,是因為長時天然乾旱所致。不論如何,大肚山台地受人為開發影響甚大。火災燒過的相思樹,林相總是變得稀疏,逐漸成為旱作草原。常見的外來種,大黍和天竺草,明顯的影響了此地森林過往的演替,讓喬木生長趨於緩慢。
|
 |
萬里長城步道平緩,行走當中可感受林間漫步的悠閒。
|
|
但沿著步道,常見各種小樹幼苗栽種,旁邊置有塑膠水桶。明顯的告知,有人長時在悉心照顧。原來當地社區──龍井新庄村,發起養樹護樹的志工運動。他們鼓勵市民多挑水上山澆樹。
每回上山,他們都會肩挑一罐罐裝滿水的寶特瓶。還在一處舊時炭窯坑,興作了蓄水池,做為灌溉花草使用。炭窯坑告知了過往的燒炭歷史,可見過往的相思樹林面積勢必不小。
大肚山的地理環境接近苗栗山區,但林相愈加稀疏,植物內容也有變化。乍看,或許仍是相思樹為多,但不同區域會有其他樹種,跟相思樹組成各類優勢社會。土蜜樹、狗花椒或刺葉桂櫻,各自帶來不同的灌木層和草本。
其中狗花椒最具特色,羽狀葉小葉片厚而油亮,全株長滿小刺,樹幹更有大型瘤刺。它只生長於八卦山、大肚山與鐵砧山等中部地區,乾旱礫石層的丘陵地。芸香科植物皆有此耐乾旱特性,避免被草食性動物啃食。此一適應特點,誠乃大肚山原生植物與環境結合的典型代表。
怎奈,大肚山保安林晚近遭到很大破壞。寬大的華南路從北邊以S形劃過,全長近四公里。此一即將通車的柏油路,耗資不菲,卻效益不大,傷害了保安林。石虎的棲息紀錄,特有樹木狗花椒的評估,嚴重遭到忽略。如果沒有華南路開闢,保安林可以連接到環保公園,森林完整性更加豐厚。華南路像一把利刃劃過台中的胸腔。從大台中的綠化發展來看,此一保安林乃市中心最大的綠肺,急需成立自然公園予以保護。
|
 |
以雙手各持一仗的Nordic Walking是歐美地區廣為流行的運動。
|
|
整個山區雖以乾旱的卵石溪溝為多,沿著泥土路散步,山腹還是有榕樹、黃連木、鵝掌藤等形成隱密森林。暖冬散步其間,想必最為舒坦。我亦驚喜發現,此地很適合以雙手杖健行。有回便遇見兩位年輕人,攜著一對手杖,以協調的方式快速前進。這是在歐美地區廣為流行的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
此一北歐式健走,雙手各持一根手杖。此兩根為一組,握把和杖身都比一般登山杖細。行進時,手腳四肢並用,藉此減輕背部和膝關節的負擔,避免尋常登山杖單一手臂的過度施力。相較於台灣山區諸多崎嶇環境,大肚山萬里長城步道區域的保安林,平緩而開闊,又常一大段路隱於樹林下,正是台灣少數可以北歐式健走的環境。
上抵監理所附近,紅土環境愈加赤褐而寬廣,多栽種地瓜,花生為輔。以前還會看到胡麻,但這回並未遇見。從台地一隅,再鳥瞰西側的大肚山。一條條疏林之谷,優美的滑向台灣海峽,呈現了罕見的草原獨特景觀。
|
 |
劉克襄
|
|
大肚山向來被譏為無山之山,更無良好步道可行。多回山頂遠眺,唯有冀望,保安林長在,至少還保留一片青山。
劉克襄
詩人、作家,外號「鳥仔」。在多年創作過程裡,不斷嘗試各種生態旅行和社會議題的書寫,論述觀點獨到,影響面向廣泛而深遠。著有詩、散文和小說等多部,新近代表作為《十五顆小行星》、《男人的菜市場》、《裡台灣》和《四分之三的香港》。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