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顧問公司的研究顯示,一位不稱職的基層主管將使企業平均每年損失美金330,000元( 相當於新台幣約10,000,000元),若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行業損失更高。可見基層主管的選拔與培養是組織關鍵性的工作。
基層主管的選拔應考量當事者的能力條件與素養,畢竟從基層工作人員中挑出足以擔負管理領導的人員是相當大的轉變。易言之,從非主管的基層人員、專業工作者或技術操作者轉變為主管,在工作內容與屬性上均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尤其是工作屬性是從自己做好即可,轉變為必須帶領並照顧其他成員,不但內容幅度加寬,也必須從只面對工作為主,轉變為面對同仁為主。因此,基層主管所需的能力條件與素養必與基層人員有頗大的不同。茲將基層主管的能力條件、素養、選拔方式、培養方式及應用與管理分述於下:
4 大職能 提升效率效能
作為基層主管,必須擔負組織最基本單位團隊的領導與推動工作,要確保組織的政策下達、任務遂行、及時反應現場實況⋯⋯,因此,一位稱職的基層主管必要擁有4項職能(Competency):
1. 溝通影響力(communication & Infl uence):基層主管需藉由溝通傳達組織的目標、策略與方向,要確保不被誤解,更須影響團隊成員,使之齊心合力,發揮團隊戰力,達成組織目標。
2. 分析研判力(Analysis & Judgment):基層主管比較分析來源不同的相關資訊,從中研判出對組織有利的資訊,掌握運用使之產生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效率與效果。
3. 規劃組織力(Planning & Organization):須規劃各種工作排程,使各項資源能合理配置與應用,團隊成員的工作分配與安排,也能產生最佳組合成效。
4. 追蹤管控力(Following & Controlling):必須能隨時掌握最新的績效狀態,做必要的調整改善措施,確保依排程進度達成,或依規劃的目標達成。
4 軟技能 必修功課
基層主管必須擔負教導團隊成員的責任,具備4 項軟技能(Soft Skill):
1. 工作教導(Job Instruction, JI):在實際操作、專業工作或維護技術等基礎性業務,基層主管通常較為熟練,必須協助團隊成員快速做出成果。
2. 工作方法(Job Method, JM):基層主管必須全面觀照團隊成員系統性的工作方法、工作邏輯、工作程序以及工作改善的技術,可透過科學的方法,不斷提升效率與效果。
3. 工作關係(Job Relation, JR):基層主管擔任承上啟下的任務,必須能與部屬培養出良好的共識,以順利推動工作;與橫向的同儕也要建立起順暢的溝通管道,以隨時相互支援;與上司則要建立默契,以有效遂行組織的任務、爭取資源或支援、回饋現場資訊等。
4. 工作安全(Job Safety, JS):基層主管,往往是組織的最前線,不是最接近客戶現場的指揮官,就是最接近原材料生產現場的總管。而任何組織的基礎運作現場,例如製造業必有許多機器設備,服務業則有營業機具或設備,故如何確定現場工作環境、操作程序、處理過程的安全,是現場指揮官的重要責任。安全意識、安全操作技能、安全規劃、指揮、控制也就成為基層主管不可或缺的能力。
2 大素養 建立領導者風範
作為基層主管,既然是組織最基本單位團隊的領導者,就必須展現一位領導者應有的風範與素養,帶領團隊才能發揮影響力。當今的基層主管必須有2 大素養(literacy) 茲分述於下:
1. 人文素養(Humanities Literacy):是指對人的活動,以及活動後面本質的一種深層理解和關懷,以及對於人的命運與未來的一種悲憫,一種關懷之心,同時擴及對週遭同類或異類生物與環境的關懷。透過對活動及周遭環境、生物深層的理解和關懷,能培養出「感同身受」的心。對於管理者而言,人文素養是重要的功課,能夠感同身受,進行領導管理時,才能「拿捏」得恰到好處,不會出現過或不及的現象。
2. 科技素養(Technology Literacy):是指使用、管理、評估和了解科技的基本必要能力。具有科技素養的人(technologically literatepeople) 會從不同觀點、關連各種系統脈絡,考慮科技課題並採取行動來解決問題。做為管理者,為有效達成組織目標,應該善用科技工具,增進效能,才能使團隊運作順暢。
4 種機制 降低人才陣亡
多數企業晉升基層主管,主要的考量可能是資深、專業、人緣、能力等條件,但往往優秀的專業人才卻非良好的管理人才,不但容易造成組織運作的困難與損失,同時當事者也會因沮喪而失去信心。因此,謹慎選拔基層主管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建議以下數種拔擢方式。
1. 直屬主管選拔或推薦:有些企業部門差異性大,各部門主管的選拔由直屬上層主管直接選定。好處是單純快速,缺點則是易造成偏頗或人員流動困難。
2. 統一考試:有些企業會由人力資源部門統一辦理,進行基層主管晉升考試再統一分發。考試則分筆試、口試及專題報告等方式。這種規格化的做法,優點是公平,缺點是過於重視知識能力而忽略管理職能。
3. 人事評議委員會:由中、高階主管組成人事評議委員會,針對符合基本資格的人選進行評選。評選方式可根據候選人過去的績效表現記錄直接進行討論;也可請評議委員做事先的明查暗訪,蒐集資料後討論;或是由候選人作專題報告後評選;以及請候選人接受集體面試後討論評選。人事評議委員會的好處是可以避免直屬主管的偏見,缺點則是過程容易耗費較多時間。
4. 管理才能評鑑中心法(Assessment Center):這是目前為止,信效度最高的選拔方式,但也是比較耗時費力與高成本的方法。其進行方式為:
(1) 確認目標職位工作內容:對目標職位的工作內容理解越完整,越能整理出所需管理職能的關鍵行為(Key Behavior)。
(2)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深入瞭解目標職位的工作內容,以取得工作樣本,設計有效的模擬練習,使模擬練習情境的設計能更符合實際狀況。
(3) 定義主要衡量項目、確認衡量職能構面:管理才能評鑑中心所評核的基層主管能力項目,大體上如前述所列。
(4) 設計模擬練習:模擬練習必須按工作分析結果設計,還必須能提供讓受測者顯現其管理行為的機會,俾能評估其行為,而不是尋求標準答案的操作模式。
(5) 預試及修訂:模擬練習需經試做過程,以確認是否真能觀察到欲觀察的能力,若不行,則進行修訂。
(6) 編寫操作手冊:編寫操作手冊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評鑑中心能否順利運作,除了策劃者的管理掌控以外,就得依賴清楚又有架構的操作手冊。
(7) 評審員/策劃者/角色扮演者訓練:評審員/策劃者/角色扮演者及資訊提供者的訓練極為重要,它是確保評鑑標準一致性的重要關鍵。
(8) 正式評鑑:選拔出符合目標職為所需的基層主管。
10 大歷練 培養接班人
也許有天生的領導管理者,但大部份的管理者仍須靠後天的培養。而領導管理是「科學」也是「藝術」,其「技術成份」高於「知識成份」;而「軟技術」又高於「硬技術」 (Hard Skill)。
從前面的描述當中,也不難看出,溝通影響力、分析研判力、規劃組織力、追蹤管控力、工作教導、工作方法、工作關係及工作安全(Job Safety, JS) 的技術成份高於知識成份;軟技能高於硬技能。
可見這些能力的培養大都無法靠單純的課堂(Classroom) 上課獲得,必須經由想中學(Learning by Thinking) 與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的歷程才能薰變累積而成。其一般較為有效的方法如下:
1. 擔任副手或影子主管:經由副手或影子主管的歷練,較有機會感受相關人際問題的處理,視野與思考範疇自然擴大。
2. 負責專案:專案管理其實與基層主管的團隊帶領頗為類似,只是專案管理有一定的期限而已。透過專案歷練,也可以養成管理技能。
3. 主辦部門內活動:透過活動的辦理,可以經歷計劃組織、溝通協調及追蹤管制等操作過程。一方面體驗學習,一方面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
4. 擔任內部講師:從準備授課到授課的歷程,可以鍛煉資料整合分析、系統邏輯、表達、教導等能力。
5. 擔任師父(Mentor):將新人或生手交由候選人擔任師父進行指導,可以讓候選人體驗人員帶領、工作教導、工作方法與工作關係的建立,進而掌握箇中竅門。
6. 主持單位內會議:學習會議帶領、意見整合歸納與人員互動的能力,培養分析研判、溝通影響等能力。
7. 研究部門改善方案:經由深入研究部門內的問題,提出改善方案,可以加強對部門內事務的瞭解,同時培養創新改善、熟練工作方法及工作安全等能力。
8. 輪調或公司外參訪見習: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易子而教,是告訴我們經由第三方的學習效果較佳。因此,安排赴其他部門或公司外參訪見習,對於候選人的見地與視野具有正面的擴展作用。
9. 代表部門參加會議:授權候選人代表部門參與公司內會議或外界會議,不但可以擴展見聞知識,在必要的折衝練習之下,可以培養候選人的溝通影響力。
10. 參與公司內或公司外專案:經由參與專案過程,擴展見聞與視野,並在與專案成員互動中,培養團隊運作技巧與溝通協調能力。
隨著組織不斷地往扁平化的方向發展的結果,使基層主管在組織中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溝通的橋樑,更是組織能否及時因應環境變化的樞紐。
因此,組織對於基層主管的選拔就必須格外重視,以免毀損組織發展的根基。企業需依自己的產業特性、營運規模、組織文化、發展策略及人員成熟度等條件,拿捏組合出組織之最適方案,才是最佳解。
【本文刊登於《能力雜誌》2011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