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在巴基斯坦的父權體系中,女兒被認為不值一文,父親通常只認可兒子的成就,但是席奧丁.尤沙夫賽(Ziauddin Yousafzai)並非如此。 根據《湯森路透基金會》報導,尤沙夫賽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兒,在2012年遭塔利班槍手槍擊頭部。他女兒就是瑪拉拉,那個為女孩爭取教育權的青少女。 自那場發生於史瓦特河谷(Swat Valley)的校車攻擊案中倖存後,瑪拉拉成為抵抗伊斯蘭主義軍事分子的象徵。這些武裝分子在當地帶來無盡恐懼,鞭打女孩、撕毀上頭有女性圖片的海報,更殺害音樂家。 如今,這對父女現在走遍全球,傳遞他們的訊息。 巡迴演講 分享自身教養經驗「在巴基斯坦,僅有寥寥數位父親能因女兒而為人所知,我就是其中之一。對此,我感到很驕傲。」尤沙夫賽日前在TED溫哥華大會中表示。他呼籲聽眾一起加入請願,幫助那些生在極度保守、偏好男性社會中的數百萬名女孩。 「打從一開始,當大家知道誕生的是一個女孩時,沒有太多人會感到高興。家庭並不歡迎她的到來,無論父母皆然。」他說。「當發現生下的是女兒,母親會感到很難過。當她生出第一個女兒時,她會覺得悲傷。等到她生了第二個女兒後,她的感覺轉為震驚,而當她生下第三個女兒時,她覺得自己就像是罪犯一樣。」 一般男孩5歲時可以上學,但年滿5歲的女孩卻會被留在家裡。等到她12歲時,她變得比較自由,可以出門去玩,「像蝴蝶一樣在路上飛舞。」但尤沙夫賽表示,當她到了13歲時,若沒有男性親人陪伴她,她就不准出門。 「她不再是個獨立的個體。她變成了所謂的『父親、兄弟及家庭的榮譽』。如果她僭越了榮譽的規範,她甚至還會被殺害。」他說。 家族榮譽的體制對男性、女性都是一種負擔。尤沙夫賽引用了一名男性友人的例子。這名友人被迫到阿拉伯灣區國家擔任移工,賺取薪資支持家鄉的7名姐妹,因為他拒絕面對讓姐妹出外學習技能或找工作的「羞辱」。 女孩也得承受服從的壓力;她們被迫要遵從父親、兄弟、家庭和社群的意志,包括嫁給她們不愛,但是家人所認可、選出的對象。 「諷刺的是,青春期時遭受過同樣命運的母親,教給女兒的仍是同一套服從理論,而教兒子的仍是要維護家族榮譽;這種惡性循環持續不斷。」尤沙夫賽表示。 不過,現年16歲的瑪拉拉則是在不一樣的思考價值下被養大的。 讓女兒上學 用教育打破宿命尤沙夫賽回憶起,在女兒出生前,他就已經決定,要以阿富汗傳奇性的自由鬥士之名來為她命名。 「當瑪拉拉出生時,信不信由你們,但我不是喜歡小寶寶的那種人。」尤沙夫賽說:「但是當我走進去,看到她的雙眼時,我真的覺得自己很榮幸。」 與許多居住於史瓦特谷地的女孩不一樣,瑪拉拉在4歲時就入學讀書。 「對女孩來說,這是人生中的大事。進入學校就學,就表示認可了她的身分及名字。進入學校表示她能進入一個充滿夢想及抱負的世界,她能夠探索自己的潛力,為未來生活奠下基礎。」尤沙夫賽表示。 「我把教育當作解放的手段。我教我的女學生拋開那些服從的教誨,也教男學生放掉那些所謂『偽榮譽』的教誨。」 尤沙夫賽也描述了,在瑪拉拉頭部近距離遭槍擊那天,他覺得他的世界「變成一個大黑洞」。2009年,瑪拉拉開始寫部落格,描述塔利班如何禁止女孩上學。 尤沙夫賽表示,瑪拉拉在遭受攻擊後必須接受重建手術;儘管她歷經痛苦,卻從未抱怨。 「人們問我,我是怎樣把瑪拉拉教得如此勇敢、大無畏、勇於發聲、如此處之泰然?」他說:「我告訴他們:『不要問我做了什麼。問問我沒做什麼。』我沒有折斷她的翅膀。這是我唯一做的一件事。」
(圖說)瑪拉拉參訪敘利亞難民營時於記者會中發言,她的父親席奧丁.尤沙夫賽(右)在一旁看著她說話,圖攝於2014年2月18日。(圖文/路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