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0/12/15 第11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封面故事 人文品味再升級 民生創新小鎮 譜新風華
延伸閱讀 歸還大地原貌 人與自然該如何共生?
活動快遞 12月號創意小物
人文品味再升級 民生創新小鎮 譜新風華
文/胡秀珠
蓊鬱的綠色隧道、整齊的街道、清亮的天際線,構成民生社區鬧中取靜的氛圍。這個在40年前運用美援資金成立的台灣第一個美式模範社區,經過了時間的淬鍊,仍猶如遲暮美人,即使沾染了些許風霜,仍不減韻味。

從一位82歲的李爺爺口中,我們讀到了民生社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10月中旬,凌晨6點,氣息間嗅到一股初秋的涼意,頂著一頭銀白色頭髮,腳蹬運動鞋,聲音洪亮、健步如飛的李爺爺,一面健走、一面訴說著民生社區的故事。

輝煌歷史/昔日名人進駐 成最佳住宅區

民國39年,當時23歲的李成家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當年的領導人蔣中正及蔣宋美齡夫人為了安頓國軍官兵的生活,民國56年利用美援剩餘款在民生社區興建國內第一批公教社宅,共520多戶,來台後任職教育部的李爺爺也「配購」到一戶,其中,教育部員工分到的24戶,戶戶相連,「當時好不威風,落成之際,蔣夫人和行政院長嚴家淦都親臨剪綵,公教住宅當時成為台灣最高級的住宅社區,」李成家瞇著眼回憶著說。

「民生社區以前有個名人巷你知不知道?」談到民生社區輝煌的歷史,從小在這裡長大,民國62年次、目前從事房屋仲介業的郭宇庭對於在地的風土民情、文史掌故如數家珍。自今年5月起,郭宇庭與他的國中小同窗Panypan在Facebook上以「我要住在民生社區」為標題,在5個月內,累積粉絲逾3,000名。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的郭宇庭,在3年前,連做3個生意都倒閉,欠了上千萬元的債務,只好躲回家中重新開始;他選擇從最在地化的房仲業做起,短短3年,他的債務已快還清。

民生社區一向是台北市房價最高的地段之一,治安也很好,但隨著時代變遷,李成家記憶中「夜不閉戶」的社區已經不見了;繼之而起的,是宵小猖獗。同樣在社區住了40多年,擔任民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長達20年的歐慶雄表示,民生社區連棟的特殊建築,讓小偷有機可乘,可以從4樓偷到1樓,「有條巷子還曾一連7、8家被偷,」他大聲疾呼:「居民守望相助的意識要再被喚起!」

即便如此,民生社區的高素質居民、濃厚的人文氣息,仍為此地注入許多生活藝術元素,就從飲食開始說起:位於民生科技服務大樓旁的「鬍鬚張魯肉飯」,每逢中午用餐時間,經過此地,香味四溢、現場座無虛席,這家店,是鬍鬚張在全台31家店的第6店,早在民國82年就開張,營業了17年之久,而且年年賺錢。「民生社區的美化綠化做得很好,人文氣息夠,居民素質高,也吸引了很多設計師進駐,」鬍鬚張董事長張永昌說。

重塑風華/美食結合設計 提升文化素質

美食注入文化元素,將提升品味與質感。為鬍鬚張魯肉飯規劃寧夏路「美食文化館」的近境制作的室內設計師唐忠漢也曾住在民生社區。他說,在台北市富錦街的巷弄內,有許多複合式的特色小店,如咖啡廳、家飾店等,另外,設計公司、個人工作室的密度也相當高,這些都是當地重要的人文資產,可以成為設計能量強烈的地方;在這裡逛巷弄有機會像是在逛華山特區,有很棒的店面、鄰里展覽活動,只要能找出主題,將社區力量串聯起來,條件是相當足夠的。只是現階段凝聚力還不夠,整合的動能還有所欠缺。

唐忠漢認為,一個城市要能具備令居民引以為傲的居住環境,就一定要打造出偉大的建築物,即地標型的建築;以杜拜帆船飯店為例,所創造的經濟效益難以估算。目前,民生社區正在進行都市更新的整合計畫,或許也可以列入規畫思考,讓社區重返昔日的風華。

「朵兒咖啡館」就是一個文創結合社區行銷的最佳例證:在溫暖的燈光下,咖啡館的主人是一對年輕的姊妹,2人因為偶然的機會開始一場「以物易物」的活動:這家咖啡館裡,唯一能用金錢買到的只有咖啡,客人如果想要擁有其他東西,就必須拿出等價的物品和主人交換。因此,客人可以用無敵鐵金剛公仔換到一張老相片、可以用清掃水溝換到店內的泰文食譜;不談客觀的金額,只在意彼此對價值的共識。「朵兒咖啡館」於是不再僅是一般的咖啡館,反而更像一處串聯城市情緒的集散地──這是台北城市電影《第36個故事》劇情架構,敘述的是一個關於交換的故事,場景就在民生社區的富錦街上。透過電影行銷,「朵兒咖啡館」的故事為民生社區注入了一股新的文化力量。

勾勒遠景/喚起公民意識 打造台灣小瑞士

談完了過去與現在,那民生社區的未來呢?在地人又是如何期待?在安全、醫療、教育、基礎建設等各方面,又將呈現何種面貌?《創新發現誌(ideas)》特別挖掘來自在地10位意見領袖的建言,透過「城市變貌,幸福百年」田野訪察問卷調查,清楚反映其需求。

首先,要如何做到李爺爺心目中《禮運大同篇》外戶而不閉的「桃花源社區」?在安全部分,意見領袖認為無論裝再多的路口監視器,都無法阻絕宵小的猖獗,最佳的解決方案是,透過守望相助的聯防網,讓家家戶戶能提高警覺,喚起居民的共同安全意識,才能有效維護社區安全。

民生社區交通網四通八達,「幾乎到台北市、甚至於台北縣各地的公車網都具備了,因為,跑民生社區的公車都賺錢,」歐慶雄接著說,交通問題對社區居民困擾不大。不過,精忠里長湯忠正卻憂心,松山新站及捷運預計於民國102年底完工,其間將有長達2、3年的交通黑暗期,因為施工工地及進度問題,將造成行路動線經常調整及空氣污染等嚴重困擾,「希望可以透過資通訊整合的交通方案,有效降低衝擊」。

根據統計,在民生社區,40歲以上的居民比重約占5成,對於醫療的需求相當殷切;但因周圍有包括長庚醫院、國軍松山醫院等,就醫十分便利,受訪意見領袖對當前社區環境的評價,也以醫療相關領域的滿意度最高。

松山區長余淑女宜認為,民生社區可謂得天獨厚,是台北市最現代化、最美麗的社區,現居民已達5萬餘人,後巷綠美化已達28條,改善560戶,安靜舒適、其樂融融;在社區人士共同努力下,民生社區將呈現出充滿藝術氣息、綠茵處處的優雅宜人風貌,「距離達成『台灣小瑞士』的願景,真的很近了。」余淑女宜說。

受訪意見領袖:台北市松山區長余淑女宜、台灣世界展望會研發室主任高永興、近境制作負責人唐忠漢、鬍鬚張董事長張永昌、地圖日記創辦人郭家齊、松山區精忠里長湯忠正、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楊志彬、民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歐慶雄、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松山區東榮里長鄭玉梅(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歸還大地原貌 人與自然該如何共生?
文/李鎮樟
對於永續開發與永續生存之間該如何建立適切的平衡點?很多國家已經開始覺醒、思考。他們漸漸領悟:鋼筋水泥不再是現代化的表徵,反倒是一個國家不成熟的指標。

歷經億萬年時空塑造,石濤谷保留荒野原貌

位於美國境內的石濤谷,連很多美國人都不曾聽聞;直到十五年前,一名德國人發現了它,並拍攝影片在電視上播放,才慢慢揭開石濤谷的神秘面紗。

石濤谷 (The Wave) 的天然景觀,令人震懾。記得,我在2005年申請進入時,各國同行者在踏入石濤谷時所發出的第一句話,都是他們母語的最高級的形容詞,像是:「Unbelievable(不敢置信的!)」、「Wonderful(極美好的!)」甚至,還有不少友人說,此處不像在地球,我們彷彿來到了外星;還有一位朋友說,你不知道世界有四個角,石濤谷就是其中之一。

誠然,石濤谷正安靜地躺在世界的一隅,並不喜歡被人攪擾。石濤谷的附近,大約有一百公里沒有人、也沒有路,大概是美國保護最好的地方。我們一家人找了大半天,總算到了入口,但是看不到有任何路的蹤跡,問荒野保護管理員:「沒有路,該怎麼走呢?」管理員回答:「你從停車場往東在石頭堆中步行走一英里,就會看到雙峰(Twin Peaks),」我進一步詢問:「我怎麼知道是雙峰?」他的回答很妙,他說:「你看了就知道。看到雙峰,再往南邊走兩英里,就會看到山谷,上去山谷,就到了。」我再問:「想方便怎麼辦?」他給我們一個很漂亮的袋子,警告我們:「不准在那裡留下任何東西,」事實上,進去的人都很自愛。我去的那一天,有一個人跌倒撞上砂岩,留下一點血,除此而外,沒有人留下任何東西。到過石濤谷的人都不敢置信: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的地方;相較於我們周遭所見、習以為常的景物,形成強烈對比;可見,人對大自然的破壞,已經到了極致。

不過,先進國家的人們已經開始覺醒。以美國為例,美國政府除設有《國家公園保護法》,另立有《荒野保護法》,還成立國家荒野保護局 (Wilderness Protection Bureau)全力保護全國數千個國家認定的「荒野」地區。美國的國家公園是歡迎人們前往,荒野則是希望少一點人去;所以,《荒野保護法》的相關規範十分嚴格,違反者若被抓到,會留下聯邦犯罪紀錄。除了美國政府,美國還有許多知名的學會或協會,如National Audubon Society、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等,各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生態保護。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的作法是把荒野地買下來,遵循組織所訂永不開發的宗旨。Audubon在加州購置許多地,準備保留原貌給後代;Audubon也設有教育機構、發行刊物;在英國,也有一個歷史悠久,十分出色的組織,稱為National Trust,有英國皇家立法,授權該類保護團體保護國家認定古蹟和荒野;剛開始,National Trust的模式和Audubon相似,買下自然、荒野、古蹟,將它維持原貌;但後來,National Trust改變作法,將一些古蹟對外開放,如National Trust擁有很多英國古堡,這些古堡在貴族沒落後就荒廢了,National Trust將它們買下來經營,所得收入用來進行維護;目前,它的會員已超過三百萬人。反觀台灣,有價值的文化古蹟很難保存下來,像是新北投車站,拆除後接收單位經營不善,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則以不同的手法從事生態保護。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影響力很大,它從教育和媒體著手,將值得保護珍惜的地理人文,透過電視節目、書籍進行傳播;另外,國家地理學會也贊助研究計畫,鼓勵社會大眾一同投入生態保護。

一碗髮菜, 讓25公頃的土地變沙漠

對於自然生態保護,中國也不遑多讓。最近接觸到貴州的為黑頸鶴保護區即是其中之一,這個保護區是由政府民間攜手合作,保護最寶貴的觀光資源─黑頸鶴。另一案例規模較大,即阿拉善SEE生態保護協會 ( Society Entrepreneurs & Ecology);協會由中台兩岸企業家組成,除幫助當地遊牧民族的生活,也保護環境。

SEE生態保護協會有一項重要的成就,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關係,那就是:髮菜的保護。沙塵暴在北京很嚴重,有時,甚至會吹到台灣;沙塵暴起因是沙漠化,之所以沙漠化則是因髮菜。SEE統計,一碗髮菜,可以將25公頃的地變成沙漠。在台灣的養生餐廳,都會提供髮菜,我前往用餐時,往往會問廚師:「這不是會嚴重破壞生態嗎?」廚師都稱說:「不知道。」他們以為髮菜是海邊的海草。殊不知,「養生」的客人,每一次有人點一道髮菜,內蒙古草原就減少25公頃,而沙漠就增加25公頃。

核四、八輕 摧毀兒時記憶

台灣的生態保育觀念,仍十分不足。彰濱海岸八輕預定地的開發,就值得省思;這塊地位處於大肚溪河和濁水溪出海口,中間一帶是台灣剩下最後一塊溼地,有人希望在此處開發八輕的高度污染事業;即便先不看保育議題,將國營單位變成私有事業,此事若發生在新加坡,全國百姓都會拿到股票,因為,利益應由全民共享;在台灣,卻總是只有少數財團得利。

在台灣,過度開發已嚴重影響我們生活場域。相信,福隆海水浴場是許多人共同的兒時記憶,現在它不見了;因為,核四蓋了一座防波堤,阻隔海沙沉積;福隆河流出來時,本來有內海、外海,其實,內海是一條河流,外海過去才是太平洋,但那塊沙地不見了,因為蓋了防波堤。八輕的大肚溪和濁水溪,也是如此。若進行蓋廠,一座座防波堤會中斷海沙自我填補系統,將改變整個地貌,到時,我們又將流失多少寶貴的天然景觀!無怪乎白海豚協會一再呼籲,要給子孫一個自然的生活環境,不要污染。(整理/金麗萍、鍾硯)

 
12月號創意小物
12月份續訂創新發現誌一年期$299加購價39元,就送USB幸運草LED檯燈,即日起至2011/1/25止《IDEAS創新發現誌》ideas 12月號
 
張清芳:想當貴婦?要有本錢
婚前,她是張張專輯大賣的暢銷天后張清芳,婚後,她是能幹持家的宋家媳婦,這樣的角色轉換,她甘之如飴,且精準稱職。

日本GPS行動遊戲讓宅男宅女走向戶外
日本年輕人為了進行Coropula行動遊戲,再加上觀光的原因,而前來日本櫪木縣日光市的一家煎餅老店「石田屋」購買煎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