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版裡,張、周、昭三人公認,張無忌最愛的是趙敏,不可能三人集體認知錯誤。三人當中,張有時糊塗,可能沒看清自己心意,但周精明深細、昭蘭心蕙質,這兩人不可能看錯張最愛是誰,也沒道理對此事說謊。
金庸改寫新修版時,並未徹底打破趙敏獨大局面,讓四女在張心中不分軒輊,反而添寫小昭的證詞,更加鞏固了趙敏的正主地位。在新版結局,張無忌的確兼愛四人、對四人皆無法割捨,但從新版整體文字來看,他最愛的還是趙敏沒錯。
「作者的主觀設定」和「作者的客觀描寫」,兩者有所扞格出入,這是常見的小說敗筆。金庸心中的故事設定是:張無忌是否最愛趙敏,這件事並不確定、有存疑空間。但金庸筆下的文字描寫是:趙確定是張心中第一人,因為當事人和旁觀者一致確証這點。
倚天一書,作者的想法構思,和作者的文字描寫,兩者分裂開來、背道而馳。作品逸脫了作者的控制,如脫韁野馬一般、跑向作者不欲到達的地方。這代表作者在感情刻畫上有所欠缺,無力駕馭文字去清楚闡明自己想法。因此發生後記和書中內容矛盾的現象。
從新修版文字來看,雖然張最愛的肯定是趙,但他不一定會和趙廝守終生。假使周、昭、殷三人,和張再度重逢相遇,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張最終決定捨棄趙,和次愛的其他人在一起,這不是不可能的事。原因是:張欠缺非趙不可的意志,不像楊過對小龍女執著到底,要他放棄龍這是不可能的事。
金庸六大長篇,皆以一男數女的多角戀為題材。金庸筆下有一個慣性:當女主角首度登場時,會對其外型予以用心描寫,讓女主的氣場蓋過其他女配。
以射鵰為例,黃蓉初次以女裝登場:只見船尾一個女子全身白衣,頭髮上束了條金帶,白雪一映,更是燦然生光。郭靖見這少女一身裝束猶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蕩近,只見那女子肌膚勝雪,容色絕麗,不可逼視。
以神鵰為例,小龍女首度在古墓現身:那少女除了一頭黑髮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絕俗,只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顯得蒼白異常。
楊過只覺這少女清麗秀雅,莫可逼視,神色間卻是冰冷淡漠,當真是潔若冰雪,也是冷若冰雪。
以天龍為例,王語嫣第一次背面出場:段譽望著她的背影,只覺這女郎身旁似有煙霞輕籠,當真非塵世中人。第一次正面出場:段譽見她長長的睫毛上兀自帶著一滴淚珠,心想:「前人云:『梨花一枝春帶雨』,以此比擬美人之哭泣。可是雨後梨花,片片花朵上都是淚水,又未免傷心過分。只有像王姑娘這樣,山茶朝露,那才美了。」
接著看倚天。周芷若成年後首次出場,對其外型的描寫,只有寥寥數語、簡單帶過:清麗秀雅,容色極美,和黃蓉、小龍女、王語嫣的驚豔出場,不能相提並論。
相對而言,趙敏在綠柳山莊出場,對其外型的描寫,則是長長段落、細細精描:自來美人,不是溫雅秀美,便是嬌豔姿媚,這位趙小姐卻是十分美麗之中,更帶著三分英氣,三分豪態,同時雍容華貴,自有一副端嚴之致,令人肅然起敬,不敢逼視,這種流光溢彩的描寫,正是女主角出場的架勢。
金庸筆下,這種大放異彩的出場描寫,是正主才有的專屬待遇。金庸對正主和砲灰,在筆墨分配上有差別待遇。金庸對正主給予優遇,讓正主剛現身就有驚人氣場,壓倒其他砲灰女配。
周、趙兩位女角,被作者設計成對比型態:論外型,周清雅脫俗、趙明豔燦爛;論個性,周寧靜端莊、趙靈動放肆;論處世,周披假面具,趙有真性情;論劇情,周從好變壞、趙由惡遷善。
很多讀者認為,趙敏前期形象光芒四射,後期形象比較黯淡。究其原因有二:一個原因是,周後期的心機手段凌厲至極,趙的行事反應不足以抗衡周。若非金毛獅王和黃衫女子揭發真相,趙被周嫁禍的黑鍋將沒有昭雪之日。
另一個原因是,作者對後期周芷若,有精采的文字描寫。例如:
周芷若這幾句話聲音清朗,冷冷說來,猶如水激寒冰、風動碎玉,加之容貌清麗,出塵如仙,廣場上數千豪傑,誰都不作一聲,人人凝氣屏息的傾聽。
范遙忽道:「她是鬼,不是人!」這句話正說中張無忌的心事。他生平見識過無數怪異武功,但周芷若這般身法鞭法,如風吹柳絮,水送浮萍,實非人間氣象。
水激寒冰、風動碎玉。風吹柳絮,水送浮萍,這些重墨濃彩的文字描寫,讓周芷若的形象光芒四射。後期性格魔化的周,人物的氣場強盛,壓倒了後期性格良化的趙。
周芷若原本品行高潔,寧可服毒也不願遵師命害人,上島後一夜間變得品行卑劣,下毒殺害殷離兼嫁禍他人、還打算殺害無辜採蔘客。這項轉折來的莫名其妙、欠缺合理原因,導致人物形象分裂、失去連貫性。
很多正派角色描寫平庸,不及周的反派形象描寫精彩,前者看過就忘,後者看後印象難以抹滅。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周後期性格魔化,一方面付出了形象分裂的代價,但另一方面也獲得了補償:後期精湛異常的文字描寫,賦予人物永恆的文學生命,讓周以一個耀眼的反派形象永遠活在讀者心中。
(兩篇之二,完)
•二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