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隊長電子報】是全台唯一的音樂產業專門誌,提供音樂產業、科技生活、專訪等專業又易讀的最新資訊! 【Mr.Play,不累 視視看】包含重要新聞、社群最夯話題、優質節目內容,讓你透過E-mail輕鬆觀看影音新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東寫西讀
本期索引
2015/04/21 第9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粉絲專頁
本期索引
本期索引
本期索引
 
小編微手記
好讀再傳捷報 封面奪版面設計獎
(圖/好讀周報提供)
 去年七月出刊的好讀269期「夏•鉛字」封面,從逾50國、近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第36屆國際新聞版面設計協會(The Society for News Design,SND)傑出作品獎!是台灣唯一獲獎的報紙。

 該期介紹了鑄字文化的「活字印刷」專題封面,拍攝日星鑄字行主辦的第二屆圖文競賽得獎的「夏」鉛字作品,並介紹推動活字復刻的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

 位在台北市太原路的日星是台灣僅存的鑄字行,當小編告知張老闆好讀獲獎的消息,張老闆說:「日星屬於台灣這塊土地。」讓我們一同感謝日星與張老闆為台灣留下這珍貴的文化資產。

 
閱讀知天下
基因能整型? 相貌、智商能「訂製」科學家憂心
文/戴定國
當DNA也能重組,嬰兒的相貌、智力能夠被「訂製」,科學家憂心將引發許多倫理問題。(圖/美聯社)
新聞故事:韓國人愛整型,但「人工美女俊男」無法將一層皮膚之深的美貌遺傳給子女,生下的孩子一樣單眼皮、大餅臉。但在基因修改技術日新月異發展下,未來可能透過「整」基因,讓孩子一出世就在頭皮上及頭皮下都高人一等。

 但世界頂尖生物學家3月19日聯合呼籲,要求暫時禁止此新技術,直到所有可能的影響和後果都被充分討論及控制再開放。

 開放會有什麼影響?你可以發揮一下科幻作家的想像力:一個經過基因修改的人,智商180,身高180,有超人體格、完美相貌。但你可以整、別人有錢也可以整,未來的世界裡,誰也不輸(贏)誰。

 1975年科學家研發展出DNA重組技術,被要求停止研究,直到「規則」建立。但誰能訂出規則,並確保被遵守呢?科學研究一日千里,總不聽使喚。

 新的基因修改技術在2012年突破,生物學家擔心,這項技術非常有效且容易使用,可以用來治療遺傳性疾病,也可能用來改善相貌或智力,後者被倫理學家認為是絕對不應該走的路。

 一些倫理學家已接受用基因療法來治病,但完全不接受改變生殖基因的做法,正如基督教反對人類扮演上帝。許多科學家呼籲,不應操控未來孩子的DNA,基因修改應嚴格限制,否則可能陷入「人類實驗」和「高科技優生學」的險境,把人類變成基因實驗的白老鼠。

 「高科技優生學」指的是在受精卵階段,就透過基因檢測,決定是否把孩子生出來;未來還可能進行DNA重組,讓父母「訂製」他們想要的孩子。

 幾十年前就有人擔憂「轉基因人」,這樣的疑慮如今有可能成真。生物學家表示,當前技術存在危險,所產生的「細胞干擾」會導致何種問題,還無法預測,「我們擔心人們在不了解效應前,就貿然改變基因。」

 未來的世界,當人人都是人工「完人」,也許天然的「不完美」才最美。

※閱讀考考你:

1. 1975年,DNA重組技術被要求停止研究的原因是?(A)應用規範尚未建立 (B)動物實驗存在危險 (C)宗教人士大力反對 (D)基因療法違反自然

2. 憑藉基因修改技術可達成人類的種種需求,下列哪一項需求不在本文的討論中?(A)提升智商到180 (B)改善相貌與體格 (C)治療遺傳性疾病 (D)打造健康的心靈

(上述題目選自「educoco社群學習平台」閱讀任務。每周四最新好讀文章在educoco變身閱讀任務,快請老師開任務,同學一起揪團來挑戰吧!)

 
話題補給站
Murmur of the Heart 念念不忘
文/朱錦華
 張艾嘉最近推出新片《念念》。這是個蠻美的片名。不過如果我沒猜錯,它的靈感應該來自王家衛名作《一代宗師》裡經典台詞:「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念念》的英文片名也很有意思,叫Murmur of the Heart。不過這也不是原創,法國名導演路易馬盧(Louis Malle)1971年有一部描述青少年青春期故事的電影《好奇心》(Le souffle au Coeur),它的英文片名,就叫Murmur of the Heart(法文原意相近)。

擬聲詞 Murmur 碎碎念最貼切

 Murmur這個字,有擬聲的作用,在醫學裡,它可指心臟的雜音(a heart murmur)。不過在日常英語裡,它指的是「低聲說話、抱怨、或喃喃自語」(to say something in a very quiet voice)。中文最貼切的譯法之一,是「碎碎念」。Murmur of the Heart,就是「心裡的碎碎念」。當然,張艾嘉上述這部電影如果取名《碎碎念》,相信沒幾個觀眾會有興趣買票去看。但若是變成Without a murmur,英文的意思就變成「毫無怨言」。例如He carried out her orders without a murmur(他毫無怨言的執行她的命令)。

咕噥聲 Mumble 形容講話如含滷蛋

 英文裡形容說話語態的用詞非常多。例如形容人們說話(聲音或內容)含糊不清,英文用語是Mumble(動詞,to say something in a way that is not loud or clear enough so that your words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例如:He mumbled something about not wanting to go to work(他咕噥著說不想去上班)。它的動名詞是Mumbling。說話風格像含著一顆滷蛋的演員,不只有周杰倫和「仔仔」周渝民。在外國,早期如馬龍白蘭度、到比較近期的席維斯史特龍,都以這種說話風格在影壇知名。另一個跟Mumble意義相近、也是指「碎碎念」的字,是Mutter(動詞)。

Whisper、Stammer 前者低語後者口吃

 在電影中經常會聽到一個用語Mumble Jumble,意指荒誕不經的故事(或理論),或是鬼話連篇。這個用語在奇幻或靈異電影裡最常出現。形容說話的用語,還有Whisper(低語、耳語),Stammer(結巴、口吃)、Tongue-tied(瞠目結舌)等。比較特別一個用語是Tongue-in-cheek(形容詞),它是指戲謔、挖苦、開玩笑式的說話(You intend it to be understood as a joke, although you might appear to be serious.)例如:He said that he was America's greatest lover, although I suspect it was tongue-in-cheek(他自稱是美國最棒的情人,我猜他是開玩笑吧)。

 
作文小錦囊
借物說理
文/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依智麒
 議論型文章一直以來都是同學們面臨寫作測驗時最頭痛的考試題型,但偏偏又是考試熱愛的出題方式之一,主因在於此類題型可以有效測出考生程度。本次撰文除了希望同學們寫作可以輕鬆拿高分之外,也冀望擺脫過去論說文的制式教學方式,讓議論文體更加平易近人。

 議論的本質在於說理,一言以蔽之,就是說明事物發展的道理,據此必須將「抽象」的是非、善惡、公平正義等人類價值判斷藉由「具體」存在的事物、現象加以說明,以表達作者本身的立場。

 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往往將其寫成「借物抒情」或是「托物言志」,如此便會偏題,甚至離題,非常可惜。以下羅列借物說理三部曲的寫作思考方式,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步:客觀理解並描述事物或現象,以符合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切忌胡亂臆測、主觀推論,讓真理離你越來越遠。

  ↓

第二步:確立自己的立場。說得白一點,就是「選邊站」。意見表達本無對錯,重點在於是否可以說服他人,這是借物說理的最基本原則。

  ↓

第三步:慎選符合自己立場的材料。一旦作者立場確定,支持自己立場的例子就不難舉出,同時反對立場的意見也會清楚呈現。

 我們以之前風行一時的「日本雷神巧克力」為例,說明應該如何運用上述技巧來借物說理。

 首先,客觀理解與描述。當時新聞報導全國發生搶購日本雷神巧克力風潮,超商、大賣場賣到缺貨,甚至有人不惜花大錢至日本購買,時過境遷,現今卻是乏人問津,甚至滯銷。此一事例與多年前流行過的「蛋塔風潮」如出一轍,物有正反,事物現象雖然說明了「流行」趨勢,也顯示出人們的「盲從」。

 其次,確定自己的立場。此一事件是流行趨勢,還是盲從現象,作者必須選邊站,以免在後續的論理中失去焦點。

 最後,應充分舉例說明自己立場,但要注意舉例的合適性,以免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果行有餘力,亦可安排反例說明反對者錯誤的地方,可讓文章更有亮點。

 借物說理是議論文章的基礎,文意表達應該明白清楚,立場力求鮮明、舉例正確,描述應合乎邏輯,切忌反復無常、模糊不清,如此大考中才能輕鬆面對,創造佳績!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活動報馬仔
好讀科少聯訂方案 助你文武雙全
 遠流出版《科學少年》提供讀者最新科學新聞話題,淺顯文字加精采圖片,啟發科學興趣、享受閱讀新知。即日起預付1,100元,即可獲得《好讀周報》52期、《科學少年》雙月刊雜誌3期,總市價1,920元。訂報請洽0800-060-080轉8989、8980。線上訂報按此。

 
訊息公告
「電腦棒」是什麼東東?
近年來受到平板與智慧手機的衝擊,NB與PC面臨衰退與成長趨緩之際,英特爾、Google等大廠又相繼推出了「電腦棒」,這項新產品會再次衝擊PC及NB產業嗎?還是僅是過渡產品?它具有什麼功能?能帶動哪些商機?

9料理滋陰補脾腎 糖尿病患安心吃!
糖尿病患常有這樣的困擾,因擔心血糖上升需忌口,想解決口腹之慾,又擔心症狀惡化,糖尿病患究竟該如何吃才對呢?中醫師提供了9道簡單的料理,供大家參考。
 
 
聯合報系教育事業部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 │ 電話:02-86925588 │ 傳真:02-86433968│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