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哲人傳記,發現古之聖賢,在「立德」、「立功」之外,往往也能「立言」。從哲人的日常言談中,總能使我們汲取豐沛的智慧,進而對人生有所啟發。
有一則關於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的故事,是這麼說的:
有天,蘇格拉底和學生在廣場談天,一位出身富有的年輕學生,在大家面前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擁有一塊廣大的田地。
蘇格拉底見他吹噓得很高興,於是拿出一張世界地圖問他:「你知道亞細亞在哪裡嗎?麻煩指給我看。」「這一大片都是!」年輕學生不假思索,得意洋洋地說。
「很好,那請問希臘在哪裡?」蘇格拉底又問。年輕學生找了一會兒,才指著地圖的角落說:「在這!跟亞細亞比起來,希臘實在太小了。」蘇格拉底繼續追問它:「雅典在哪?」「那又更小了。」年輕學生瞇著眼,指著一個小黑點:「應該是這裡吧?」「很好,」蘇格拉底看著他:「那現在請你指給我看,你家那塊廣大的田地在哪?」學生東找西找,找到直冒冷汗,最後只好滿臉尷尬地放棄:「對不起,我找不到。」最後蘇格拉底做出結論:「是了,所以我們都學到什麼是謙卑。」
印度詩人泰戈爾:「白雲謙卑地站在天邊,晨光就為它披上壯麗的色彩。」蘇格拉底要告訴學生的是,個人的土地、財富、名利、地位,與浩瀚無垠的世界相比,是多麼微不足道!因此,我們更應保持寬廣而謙卑的態度,破除驕矜自滿的習氣,進而看見世界的本來面貌;懂得謙卑的人,待人處世也必然圓融通達,而獲得眾人的尊重。蘇格拉底曾說:「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一代哲人謙卑至此,故能被後世傳頌不已。
就如同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勞心苦血擘建行天宮三宮,廣開方便之門,接引世人接觸 恩主公信仰,撫慰了無數徬徨失落的人心。如此偉大的功業,師父卻始終不居功、不求名,將一切歸於天恩,並且把行天宮登記為財團法人,奉獻予社會。這是何等謙卑無我的精神、何等超脫世俗的風骨!因而感動了無數聖門弟子與信眾,願追隨其道履足跡,致力於濟世度眾、引迷入醒的不朽聖業。
縮小自己,才能包容一切;放寬心胸,才能恭謙圓融。 孚佑帝君呂恩主亦開示:「以謙遜心,治傲慢心。」以謙和恭謹的心態,取代驕傲怠慢的惡習,願與大家共勉之。
(本文原載於《行天宮通訊》218期,人間行腳單元)
閱讀完整的218期《行天宮通訊》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