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1/11 第415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泱泱大黨 雞腸鳥肚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睡夢中修法,映照民進黨團的無心症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停滯的台灣vs.成長的韓國
民意論壇 勞基法修法 創最多撕裂台灣紀錄
蔡政府留歷史惡名…勞工最心寒的冬天
聯合筆記/因為憤怒,所以棄守?
百分百綠能 德國能,台灣依舊不能
勞動部護資方 卸責毀立場
有單加班,沒單補休 過勞沒改變
主婢與憨兒
總統的拒馬 我的交通困境
兩韓拿回發球權 蔡再想想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泱泱大黨 雞腸鳥肚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勞基法》終於「又」完成了修法。彷彿覺得爭議不夠多,在外有勞團抗議,內有在野黨齊聲反對的情況下,民進黨竟然使用議事手段,讓在野黨的提案連表決的機會都沒有。如此立法院,如此執政黨,令人失笑。

立法院去年審前瞻預算,議長蘇嘉全就玩過一次類似的花招。當時的作法,是以「一事不二議」為由,封殺國民黨的「案海」。這次手段稍微文明些,宣稱表決要以「再修正動議」為優先,且任一案通過後就不再表決;如此,讓搶先提案的民進黨得以一次封殺國民黨所有提案。

以勞基法的爭議之大,及民進黨的出爾反爾,若是國民黨還在執政,立法院恐怕早已戰禍連綿,議事癱瘓。但今天的兩個主要在野黨,國民黨只以案海杯葛,時代力量則已宣告退場,民進黨掌握席次優勢,修法過關只是遲早。誰知,民進黨卻仍忍不住要採取這種「奧步」,令人不解。

其中原因不外幾個:一是民進黨對修法感到心虛,唯恐夜長夢多,所以一刻也不能多等;二是搞小動作、玩弄權謀成性,一時半刻改不了;三是為向高層邀功,在野黨已形同棄守,通過也無功可邀,動用這招,至少有「加速審議」之功。

不管原因為何,都顯示民進黨儘管已完全執政,握有立法院近三分之二的絕對優勢,在其「泱泱大黨」底下,仍是一副「鳥肚雞腸」,完全沒有執政黨的氣度。權力傲慢的嘴臉,在民進黨身上一覽無遺。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睡夢中修法,映照民進黨團的無心症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經過十八小時的不斷電審議,《勞基法》修法昨天清晨完成三讀。事實上,當議事進行到半夜,許多立委已經在座位上睡成一片,東倒西歪。但為了幫行政院護航,民進黨仍堅持要繼續挑燈夜戰,因此遭在野黨譏為「睡夢中修法」。這個標籤,用來形容民進黨立委在《勞基法》十三個月內兩度修法的毫不用心,堪稱傳神。

在此,我們先比較一下蔡政府十三個月前後兩度修法的差異。前年十二月六日,民進黨團遵照蔡總統旨意在激鬥中完成勞基法三讀,當時政府標榜的主要修法「成就」包括:一,確立「周休二日」的一例一休制度;二,提高休息日出勤工資,按平日工資加碼,增加「做一算四,做五算八」原則;三,每月加班工時上限四十六小時,且一日工時不得超過十二小時;四,輪班制勞工換休,需有十一小時之間隔。諷刺的是,當時民進黨視此為「進步修法」,但這幾項卻變成了這次刪除或下修的目標。

經過這次再修法,一,未來勞工可以連續工作十二天,蔡政府得意洋洋的「一例一休」已宣告走入歷史,保障勞工的里程碑短短一年已經自毀。二,加班費改為「核實計算」,拿掉「做一算四,做五算八」,證實原先的胡亂加碼行不通。三,每月加班工時上限由四十六小時提高為五十四小時,誇稱的「勞權保障」一夕縮水。四,輪班制勞工換休的間隔,從十一小時減為八小時,等於倒回「血汗勞工」的時代。

兩相對照,即可知,這次修法只是為了矯正政府上次「膨風修法」的為害,上次標榜的「成就」終盡抹滅。換言之,舉國耗費了十三個月的時光,弄得產業受挫、勞工憤慨、人心浮躁,其實都只是蔡政府在收拾自己的殘局罷了。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團還能歡呼三讀勝利,豈不白目?十三個月前的修法,政府宣稱有八百五十七萬勞工「受惠」;如今一改,原來的受惠者豈非變成受害者?或者,蔡政府應該補充宣稱有多少企業受惠,才足以彌補社會感受到的失落。

持平而言,法令如果窒礙難行,當然應該務實修改,以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從這個原則看,賴清德願意動手操刀修法,應該給予肯定。問題是,政府並不是只有一個大腦,社會也不是只有一種感受;要如何在眾多意見中作出平衡與調和,要如何從眾多解決方案中作出取捨與抉擇,必須藉由溝通、協調或辯論找到最大的共識。令人失望的是,民進黨立委習慣的卻是「瞻仰上意」、「團結一心」的老套,放著最高民意機構的立法權和腦袋不用,只想當行政部門的應聲蟲,一心只想著「護航」。這樣的表現,像一個民主國家的國會多數黨黨團嗎?

進一步說,這次勞基法之所以須要再修,除了整體條文過度僵硬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民進黨立委上次修法的胡亂「加碼」。其中,「做一算四,做五算八」即是綠委的傑作,高度「自嗨」卻完全脫線,讓大小企業同感為難。也正因為上次修法一味討好勞方,這次要再平衡過來,不免被批為向資方傾斜,也才引發勞團激烈抗爭。而令人遺憾的是,基於民意和平衡考量,這次民進黨團本應擋下「輪班制間隔下修為八小時」的修正案;然而,黨團卻在睡夢中修法輕易放它過關。這一條,恰恰是勞基法「修惡」的證明,民進黨團應阻擋而未阻擋,便是做了幫兇。

十三個月內勞基法兩度修法,前一次在激鬥中過關,留下一堆後遺症;這一次在睡夢中三讀,顯示民進黨立委仍不理解自己的失職。由此,也可看出小英政府的結構堪憂:行政團隊是新人拖著舊車,立法團隊不知如何盡自己的憲政權責,國安團隊只能看美國臉色行事。這些,在在都導致國政偏歧失能。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停滯的台灣vs.成長的韓國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台灣與韓國經濟差距持續擴大,根據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的估算,2017年韓國人均GDP將首度突破3萬美元,達到30,418美元,而台灣人均GDP則為24,240美元,差距超過5,000美元。韓國將是東亞繼新加坡、日本,第三個擠進3萬美元俱樂部的國家。

反觀台灣則面臨低度成長的窘境,在1992年台灣人均GDP即突破1萬美元,達到10,766美元,當時韓國尚不及8,000美元;直到1994年,韓國人均GDP才首度突破1萬美元。

不過台灣直到2011年人均GDP才突破2萬美元,達到20,949美元,GDP加倍花了近20年的時間;反觀韓國只花了12年的時間,在2006年人均GDP即突破2萬美元,達到20,693美元。而後由2萬美元成長到3萬美元,韓國也只用了11年;近年來台灣成長幾乎停滯,韓國已經遠遠地把台灣拋在後面。

在GDP總量方面,韓國早在2006即已突破1兆美元,而台灣近年來則約在5,000億美元緩慢成長,6,000億美元一直是突不破的門檻。韓國GDP總量目前大約是台灣2.6倍,預估再過三至五年,韓國GDP將是台灣的三倍。

台灣與韓國經濟實力差距擴大,各方解讀很多,但真正的關鍵在於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的差異。韓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經濟受到重創後,即選擇強化技術升級及建立品牌,並推動產業發展多元化。目前韓國在工業方面,除了資訊電子業外,在汽車、石化、機械、造船等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台灣則仍是以資訊電子業為產業主力,其他均不及韓國。另外在服務業方面,韓國也急起直追,在文創、教育及通訊業等發展也領先台灣。

除了多元化發展產業外,韓國產業不單純追逐成本導向,著重創造價值也是重要原因,此可由韓國品牌產品的快速成長得到驗證。以最新全球品牌排名為例,韓國共有三星、樂天及起亞躋身全球百大,其中三星更高居全球第七名,而台灣產業普遍仍以代工為主,無一上榜。

產業的多元及品牌產品的創造,也反應在台韓出口的差異。韓國出口產品項目相對於台灣更為分散,不光集中在資訊電子項目,使得韓國出口快速成長。韓國出口早在2006年即突破3,000億美元,目前已突破5,000億美元,貿易總值也超過1兆美元。而台灣近年來一直在3,000億美元浮沉,去年才再度勉強站上3,000億美元,貿易總值也只約在6,000億美元。

另外韓國推動品牌的成果,也顯現在消費性產品出口比重穩定上升,且早已超過台灣。反觀台灣仍以中間產品出口為主,消費性產品出口比重一直偏低,此種貿易模式很容易受到全球景氣的衝擊。

當然台韓出口的差距擴大,也與有無FTA加持相關。中國大陸、東協、美國及歐盟是韓國及台灣前四大出口市場,韓國是全世界唯一與上述地區FTA均已生效的國家。韓國在1998年金大中時代即決定以對外開放為主軸,所以全力建構FTA,並不會因為政權更迭而有所改變。

而台灣除了與中國大陸ECFA早收計畫涵蓋少數產品外,與其他地區均無FTA。雖然自由化的口號震天,但自由化腳步仍牛步化,推動自由化決心不夠、準備不足,更欠缺執行力。

除了產業政策推動路線差異外,韓國產業政策的落實性及一致性,也非台灣可以比擬。韓國在產業政策推動的方向上,不會因政府改變而有重大改變;而台灣只要面臨政黨輪替,甚至新內閣上任即會推出所謂嶄新的產業發展措施,在政策欠缺連貫性下,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當然韓國的高成長背後,也付出了不少代價,貧富差距的擴大所產生的社會對立,大財團的過度擴張嚴重壓縮中小企業的成長,以及政商糾葛串連下所衍生的貪腐文化,都是其他國家引以為戒的地方。但是韓國政府推動產業的前瞻性,政策的連續性,政府部門的執行力,以及在推動開放所展現的魄力,卻是台灣必須借鏡之處。

   
民意論壇
勞基法修法 創最多撕裂台灣紀錄
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台/聯合報

勞基法修正案三讀,大概沒有幾個人是快樂的。目睹台灣被此法修正所撕裂,只好研讀傳道書,這是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提醒的經典,被誦讀最多的第三章:「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勞基法反覆修法,大概創下最多撕裂的紀錄。撕裂了大綠與小綠、藍與綠、民進黨與勞工團體、警方與社會運動者、執政者與年輕世代……,甚至撕裂了五院的關係,監察院糾正行政院,行政院怪立法院、立法院長出面批評監察院。最重要、最廣泛也最普遍的,撕裂資方與勞方的關係。由於近期修法重點偏向資方的訴求,勞方及年輕世代想到自己日後的工時可能更長,加班的工資不如一例一休之時,很難與資方維持友善的關係。

幾百年來,勞方與資方難免有不同的立場,因此需要有政府來處理。當勞資關係出現撕裂時,政府應出面縫補。勞動行政體系的勞工關係科,主要業務就是縫補,減少損失,使雙方得以相處或收尾。但這一年多來創下一個紀錄—政府成為撕裂的禍源。執政黨,為了幾個條文,拙劣的流程、傲慢的態度、拒絕傾聽與溝通,一再撕裂。

這一個多月,看到這麼多殘忍的畫面,從南到北、從大馬路到火車站、從勞動部到行政院、從民進黨中央黨部到總統府、從立法院外到立法院內……,處處是撕裂台灣的場景。如今法令按照執政者的意志通過,但所造成的傷痕,如何縫補呢?

政治面的縫補不是重點,因為權力的競逐原本就可能採取傷害他人的手段。社會面的縫補是當務之急。我是社會工作者,社工有時像縫補業者,例如當家人關係破裂,社工透過家庭重建、家庭處遇、家庭維繫等,設法彌補。我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老師。在企業裡,社工與人力資源管理者有時從事縫補工作,透過員工協助、職業平等、生涯輔導等方案,改善勞資關係。

當台灣因為勞基法被撕裂,我們無法寄望撕裂的人來縫補,對政治領袖及政黨,哀莫大於心死。但是對於勞動部還寄予厚望,畢竟勞動部最懂得各種改善勞資關係的方法,也知道如何運用現行法規、政策、補助方案、委託方案等,使勞資雙方強化合作。

新任的勞動部政務次長蘇麗瓊是社工博士,長期推動縫補政府破洞的社會行政。建議由她盡速召集專案小組,先盤點勞動部、各縣市勞工局近年來所推動的各項改善勞資關係的方案,看看那些有助於改善勞動環境理的對立。當然應該邀請台北市勞工局賴香伶局長、勞動部前政務次長廖蕙芳商討,這兩位都熟悉勞工運動,有諸多好友及平台,也許能做各種小幅度的縫補。

所羅門這一段箴言最後提到的是「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希望政客避免爭戰,這是奢求。勞資自求多福,相互和好,台灣才有未來。

   
蔡政府留歷史惡名…勞工最心寒的冬天
簡建忠/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聯合報

無視於勞工團體和時力立委的抗爭,立法院在民進黨團優勢的人數和嫻熟的議事操作之下,毫無懸念、強勢地通過此次勞基法的修正案,讓一例一休成為歷史名詞。雖然賴清德院長和蔡英文總統分別在不同的場合為修法造成社會的不安道歉,也難以抹去在短時間內兩次修法、且均引發重大爭議的歷史惡名。

賴清德院長事前對此次修法提出「四不變、四彈性」的口號、描繪保障勞工的美麗新世界,但新法極可能造成勞工過勞、加班換休吃悶虧、特休和折抵兩頭空、被有意誇大的協商能力、神祕消失的七天假,勞工是此次修法不折不扣的「輸家」!

台灣勞工的年度總工時已排名世界前三名,在總量管制下「上調的」月加班時數,很可能再推升年度總工時;輪班間隔縮短(特殊狀況),將勞工視為不需充分休養的彈性勞務機器;鬆綁七天休一日、搭配「勞工可以積假」美景,勞工可以接受連續上班十二天的考驗;台灣勞工「被迫」過勞的風險大增。

平日加班,勞工雖可獲得一.三三倍時薪的加班費,但若雇主協商換休時卻是一比一;假日加班費採核實計算,勞工自行負擔通勤時間、破碎又縮水休假日的成本;勞工加班權益縮水。

勞動部宣稱有良好的把關機制,再加上有工會或勞資會議的同意權,勞工連續上班十二天的情況應能獲得有效的監管。試想,台灣長久以來被壓制/忽視的工會力量、比橡皮圖章還不如的勞資會議,在新法中突然被美化為具有和雇主協商的對等力量,有多少勞工能不顧風險地和雇主協商呢?勞工的弱勢依然不變,勞動部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就是挖陷阱給勞工跳。

新法中特休可延遲至隔年、強調勞工可以累積特休,但若無法休完當年特休,即使延到隔年也可能休不到,又無法折抵工資;特休積假或換薪都落空。此外,兩次修法的結果,以周休二日為名,如魔術般將勞工原享有的七天假乾坤挪移地變不見了,堪稱神來之筆!

其實,勞工只希望在正常工時下能有合理的薪資、維持適當的生活品質,不是靠過勞和加班費來維持家計,也不是靠總統的夢想、行政院長的功德論或給企業減稅換來雇主的微薄加薪。

不論有任何說詞、道歉,總是被提醒要「共體時艱」的台灣勞工應會記得二○一八一月十日寒流來襲這一天,執政的民進黨修出一個資方大喜、勞方共憤,給雇主實質彈性、勞方虛幻安全的勞基法。在未來的陳抗和選舉中,會印證勞工今日的怒火。

   
聯合筆記/因為憤怒,所以棄守?
林河名/聯合報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勞基法修正案。通過的條文,除了加強輪班間隔把關機制,幾乎都按行政院版本;但其實,朝野曾出現協商契機,原本還有為勞工爭取更多權益的機會,可惜,時代力量選擇退出協商,朝野無從談起,也形同對執政黨放水。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為協商議案或解決爭議事項,得由院長或各黨團向院長請求進行「黨團協商」。黨團協商,除了化解爭議、促進議事效率,更是小黨累積籌碼、換取談判空間的重要議事運用。

以民進黨的國會席次優勢,在野全部聯手都不是其對手;要避免勞基法修正太偏向資方,除了議事杯葛,拖延時間,最重要的,就是在協商過程「爭一寸是一寸」。

本周一下午展開的朝野協商,勞動部長林美珠仍以政院版本為主,力求立委支持;但朝野立委各提修正動議,也多言之成理。也正因為這項修法其實很多是涉及利益的衡量,不是非黑即白,更適合透過細緻討論,盡量協調出各方最能接受的最終版本。

儘管朝野都感受到協商氣氛不差,但到了當晚,時力突以行政院寸土不讓為由,憤而宣布退出協商。時力這一怒退,使得協商破局,先前的討論頓時成了「交換意見」,無法化為白紙黑字的「協商結論」。在野黨可為勞工爭取權益的最後管道,馬上此路不通。

事實上,時力從上周五即動作頻頻,但戲劇張力十足的抗爭手法,也引來「渾身是戲」的譏評。

因為憤怒,時力立委動用鐵鏈大鎖「自囚議場」,雖已進入體制內,卻繼續上演體制外的衝撞。

因為憤怒,時力立委前進凱道,就選在集會遊行法公告的總統府禁制區內搭棚靜坐,破了紀錄。

因為憤怒,時力立委不顧違法在先,卻因不滿警方強力拆除帳棚,按鈴提告現場指揮官。

因為憤怒,時力忘了也曾批評「一例一休」,如今要再修法,卻上綱到要求行政院「撤回勞基法」。

時力自認為勞工及青年把關,憤怒有理。但修法並非「全有或全無」的零和遊戲,更不能只有憤怒。要避免勞基法「修惡」,更應該在協商時據理力爭,字斟句酌,才可能把勞基法「修好」。

放棄容易,堅持難。真正的勇者,應該堅持到最後,而非高舉反對的大旗,卻在憤怒中棄守。

蔡政府固然該為勞基法再修法負起最大責任,但時力宣稱要為勞工權益把關,卻在緊要關頭退出協商,讓外界錯愕。難怪勞團痛罵執政黨之餘,也要質疑在野黨「打假球」。

   
百分百綠能 德國能,台灣依舊不能
葉宗洸/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聯合報

報載德國今年元旦清晨六點左右,創下全國用電百分之百來自再生能源的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再生能源發電已能滿足當時的用電需求,但主要的基、中載供電系統仍僅能降低運轉功率,而無法直接停止運轉。原因不難理解,占有極高比例的風電無法在瞬息萬變的風場中長時間穩定供電,維持相當比例的基、中載供電因此變成不得不為的必要措施,但也同時導致多餘的電力必須立即以「負電價」的方式,貼錢鼓勵用戶多用電或奉送給鄰國。對於位處歐陸且與鄰國電網相連的德國而言,即時輸出過剩電力並非難事;同理,供電不足時,也可從法國、瑞典、丹麥、捷克等鄰國購電。

另一方面,由於德國政府長年補貼再生能源發電,使得電價居高不下。根據Eurostat網站的最新資料,二○一七年前半年德國民生用電平均價格已經來到每度電卅.五歐分,目前約合台幣十.八元,與丹麥同列歐洲最高,這比歐洲均價的每度電廿二歐分高出近四十%。

德國在減核與提高再生能源比例的雙重影響下,為維持穩定的基載電力,被迫增加褐煤發電總量,結果碳排不減反增,德國政府承認原先規畫於二○二○年較一九九○年減碳四成的目標已不可能達成。

再者,持續性補貼造成的長期高電價導致民怨四起,讓德國不得不重新思考補貼政策的必要性;終於在去年四月北海風場離岸風電招標案中,廠商以政府零補貼的條件搶下標案,德國政府不再保證收購。

回頭看看台灣,要走上德國的綠能之路將面臨三個問題。

首先,蔡政府廢核的意志沒有動搖,地方政府則在空汙壓力下加碼要求電廠減煤,整體政策在表面上似乎更勝於德國的減核增煤,但在核電與煤電等基載電力短缺且無外援獨立電網下,未來要如何解除缺電與跳電的大地雷?

第二,蔡政府曾承諾未來民生電價不上漲,但如師法德國過去保證收購的補貼政策,在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每度電的躉購價格都高達六元的承諾下,未來電價必漲,而且總發電量越高,電價漲幅也勢必越大。補貼機制如不變,未來電價如何能不漲?

第三,德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從一九九九年的五%提升至二○一一年的廿%,總共花了十二年,相關產業的培植更遠超過這個時間。現在的蔡政府想在九年內從二○一六年的五%提升至二○二五年的廿%,試問在太陽光電的可用土地面積不足及離岸風電技術與產業均缺乏之下,再生能源進展時程憑什麼可以超越德國?

德國在開年第一天就讓再生能源供電量超越總用電量,確實值得喝采,但德國也付出了巨大代價與冗長時間。我國民情及地理氣候條件都與德國不同,想要走捷徑仿效,只怕未來付出的代價更大,成效卻遠遠不如預期。

   
勞動部護資方 卸責毀立場
曾勤樸/大學助理(台中市)/聯合報

近期勞基法爭議不斷,其實只是一再讓人民確認各政府機關自失本位與立場的思考方式與決策模式。

假設今天要打造一艘船,只想要取得最大利潤,卻常常忽略相對應的責任。造一艘船,應該要夠安全、夠強韌是最基本的原則,然後因應其他的動力輸出、舒適度、特別技術或功能等再去對應不同的價位,這樣才是一樁合情合理的買賣。

若勞動部站穩機關本位與立場,應該要思考如何設定「最低勞動基準」,或是進一步將勞工權益最大化。但是反觀實務上,勞動部長、執政黨立委,反而一直為雇主、為資方護航,請問這是什麼樣的心態?

為雇主、為資方思考不是應該經濟部要去思考的嗎?如何讓資方利益最大化,不應該由勞動部來主導;勞資雙方需要取得彈性,更應該是在「勞動基準」之上,好好的談如何開放彈性,不是嗎?

「機關本位」除了職權,還有責任。但目前可見的「機關本位」大多是推卸責任,而不是負擔責任。若各機關繼續不願意承擔機關責任,我相信相關的修法爭議只會更多。

希望勞動部願意負起機關責任、站在應該有的機關本位與立場思考,才有可能把勞基法修得更好。

   
有單加班,沒單補休 過勞沒改變
巫秉瑋/醫療業(嘉義市)/聯合報

「真相只有一個,政治很髒!」以前民進黨批評國民黨髒,現在說要改革,結果更髒!勞基法修正案通過,許多民眾都對民進黨感到憤怒。

之前政府信誓旦旦說要照顧勞工,改革勞基法,避免勞工過勞,休息日加班未滿四小時算四小時、未滿八小時算八小時,結果造成物價上漲、勞工薪資縮水;現在政府說要改正錯誤,休息日加班要核實計算,加班多久就算多久,另外為了資方的方便,又加上加班換補休,比例以一比一計算。

許多勞工憂心表示:未來資方有訂單時,勞工拚命加班換補休,等資方沒訂單時,勞工用之前加班補休來換休假,結果過勞現象還是沒有改變。

我覺得不管勞基法修正的內容為何,全民都是最大輸家!因為物價已經回不去了。

   
主婢與憨兒
張曉風/退休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食辛茹苦 甘作主婢 乃能匡夫教子 以安社稷

力竭息勞 樂登天家 猶冀撥星排雲 來慰憨兒

讀一月七日民意論壇中李菁羽君所寫宋楚瑜母親宋胡窕容女士的「寬厚大器的百年人生」,深為所動,乃為撰輓聯一幅,以致敬意。

聯中「主婢」兩字,指的是宋夫人是基督徒,基督徒常以自己為上帝的僕人或婢女,一生行事為人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為原則。「息勞」是基督教常用的喪禮中的詞彙,言人生多苦,死則得釋放。「憨兒」兩字稍嫌不敬,然以母視之,孩子永遠是「那個天真傻氣的小孩」。

今人不太寫輓聯了,但我仍想用這古典的藝術來紀念一位平實可敬的百歲女子。

   
總統的拒馬 我的交通困境
王賢文/文字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筆者住台北城南,本是文教區,又有植物園、十幾所藝文場館,交通也四通八達,是居家好區域。可是捷運萬大線施工,南海路、南昌路等,不是封街,就是縮減道路,公車因而改道,動線改得令人頭昏眼花。一看工程施工牌,要封到民國一一四年,真是漫長的交通黑暗期呀!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臨近總統官邸,近一、兩年來,因陳抗不斷,小英官邸及周邊,動輒拒馬、鐵絲網夾道圍繞,汽機車經常無法進出,公車又得繞一大圈。有人笑說,小英總統猶如住在鐵絲網牢籠裡,但與她官邸同一里的里民,可也是被困在交通的亂境裡呢!尤其上下班時間,整個城南交通幾乎動彈不得。

前幾天,風雨中好不容易找到改地點的公車站牌,那知久等公車不來,只好走到愛國西路口想辦法,卻看到警察在圍鐵絲籠,原來勞基法修訂,勞團抗爭,聽說要來小英官邸,警察臨時又交通管制,公車因此改變路線。

與總統官邸為鄰,本應是光采的事,可這麼經常有拒馬鐵絲網圍繞,我們是有苦說不出呀!不僅交通陷於困境,若有外國朋友來,真不知要如何解釋為何街道上有那麼多拒馬、鐵絲網。

   
兩韓拿回發球權 蔡再想想
吳斯懷/陸軍備役中將(新北市)/聯合報

兩韓破冰,重啟會談,全球矚目,未來發展變數仍多,可預期必將直接牽動亞太戰略板塊位移,間接影響兩岸關係走向。兩韓這一步棋凸顯一個關鍵因素:朝鮮事務由韓國人自己解決。

這次破冰會談,看大國反應讓我們認清幾個事實:一、是實力原則,具備核武能力或相當軍事實力,才有話語權;二、是掌握戰略主動的發球權,要不要談、何時談、談什麼由北韓決定。三、是訴諸民族情感,尋求朝鮮半島人民最大公約數。

川普從叫囂比核武按鈕大小,轉變到「百分之百支持韓朝對話」,還有意與金正恩通話;看美國都必須面對現實,台灣在兩岸關係中還有多少叫牌機會。兩岸關係改變,除了第一項台灣沒有能力,二、三項我們都可以做,蔡政府學學文在寅或金正恩,不要再勇於內鬥,做一點實事吧!

文在寅上任後堅持「誠意不變、善意不變」展現出他清楚認知,朝鮮半島局勢不緩解,拚經濟終究是空話一場。目前南韓不急著統一,但會在任內積極爭取解決北韓核武問題。文在寅在兩大強權夾縫中求取平衡,不貿然偏向一邊。為兩韓恢復會談創造外部環境,也為南韓爭取到有利空間。

美國與日本認為,北韓恢復兩韓會談企圖達到分化美日韓同盟的目的,因為北韓受不了經濟制裁,才會屈服,所以要再加強壓力,這些自我安慰的話只是想爭回點面子。

美方的施壓、南韓的善意、國際的制裁,不曾改變北韓分毫。北韓能在美中日三強間進退自如,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掌握戰略主動;金正恩即將完成核武大業,黑白臉隨他演,世界要陷入危機、要破冰和解都在他,完全處於戰略主動,飛彈打得到美國,叫牌更有底氣。

美國領頭的「經濟窮朝、外交攻朝、軍事壓朝、內政逼朝」制裁有一定壓力,金正恩很清楚,即使一時擁核自保,也不能永遠面對孤立的國際環境,這次主動叫牌,變數還多,但肯定是往好的方向前行。

朝鮮半島局勢未來演變,排除不了中美參與,美國現在對金正恩的動機高度存疑,對會談持觀望態度。但將來要進行安全對話,必然會納入中美參與。沒有中美合作,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不會解除;沒有中美合作,北韓沒有實質安全保證,北韓也不會在沒有中國大陸背書下,信任美國的保證。

南北韓融冰,美國跟著改變,中國樂觀其成。兩岸還要僵持下去嗎?還要緊抱美國大腿嗎?台灣的自主權呢?小事大以智,蔡英文好好再想想!

   
忘掉失業!台灣大缺工時代來了
2015年起,在高齡/少子化趨勢下,「缺工」問題逐漸凌駕於「失業」問題之上。到了2025年,智慧科技全面成熟並展開人力替代,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就業者都將面臨空前的挑戰。

帶著孩子翱翔在想像與真實世界之間,培養這兩種能力
孩子的想像是創造未來的力量,但是一雙能看見真實世界的眼睛,才是社會永續的基礎。《台北奇幻飛行》這本書帶著孩子翱翔在想像與真實世界之間,培養孩子擁有這兩種能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