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到無再到有
創意 城市新生的動能
沿路總有光,在前方
直到汽笛的聲音遠颺,我們才發現那列從童年開出的火車,
每節車廂滿載的是你我都喚不回頭的歲月,
我們都還分辨不出哪些日子有安穩的座位,哪些日子只有侷促的站票,
然後,它就駛進風裡了。
當我們自怔忡醒了過來,我們竟然正倚著那石岡租借的腳踏車,
一路從舊山線鐵道騎到了現在,一路閃離的時間光影與記憶,
而此刻,我們在花梁鋼橋之上,眺望廣袤的兩岸景致,
下方悠悠向西的是大甲溪的湯湯流水。
歲月之聲也不全然是流水的琤琤琮琮,譬如市民廣場旁的中興街,
在一陣的蕭索之後,彷彿跟隨著廣場綠意而盎然起來,
或許是天際的風箏尚在論辯秋日的風速,
或許是鴿子正沉醉於街頭藝人的歌聲,
然總在種種的不經意間,廣場邊、馬路旁,
一家家爆發力十足的店舖冒出新穎的芽尖,不論義大利餐廳、咖啡館,
甚至書店、文創商品……,似乎大家早有共識一般,它們精心打扮自己,
也妝扮了街道巷弄,有如一股都市的新興勢力,溫和自信而有創意。
此時設若回首前塵,繁榮本難亙古,凋敝則未必永劫不復,
是以只要火種未熄,創意隨時可被開啟。
沒錯,如果不信,我們不妨走一趟忠信市場。
它就在國美館的大門前,隱身於三樓高的販厝與鐵皮之內,
然歲月無情於生命,亦不遺漏庶民的空間,任誰都難以想像,
市場破舊萎頓、封閉狹仄的程度,本該被丟進歷史的回收場了,
但陰暗的角落總會有點點理想的光芒乍現,
曾幾何時,文藝濃厚、個性鮮明的店家進駐了,
有如山崖絕壁間冒出的蒼勁古松,
那氣魄頗有一生一世的堅定,就像歲月。
路寒袖
臺中市大甲區人,為臺灣文學界之中積極推廣鄉土語文者。現專事寫作,並於大學講授現代詩、臺語流行歌曲、編輯採訪、文化行銷等課程。創作多元,涵蓋新詩、散文、繪本、攝影與歌詞等。曾獲金曲獎、金鼎獎、賴和文學獎、年度詩獎、臺中市文學貢獻獎等。
中興文創街區、忠信市場、舊山線后豐鐵馬道,
臺中曾有的美好並未消逝,只是換了新裝。
中興街從夜店成為文創商圈;
忠信市場菜肉攤發想的文藝復興崛起;
廢棄的舊山線鐵道可以是最美的自行車道;
從繁華到落寞,一切從有到無再到有……
中興街、草悟道 綠光蜿蜒的都會空間
在市區的中興街,曾是夜店的聚集地,
卻被無情祝融狠狠地吞噬……
一把火,燒出了一場奇蹟,
不過幾年光景,一群文創業者從巷弄內發跡,
逐漸聚集、擴散,與草悟道一氣呵成,
點亮都會裡的一抹文化雲彩。
忠信市場 巷弄中的尋寶趣
不起眼的忠信市場隱身在國美館旁,
隨著大型賣場興起而沒落的菜市場,
卻被一群文化工作者發現了她的美好,
現在到忠信市場看畫展、喝咖啡;
在巷弄間挖寶,
和文創談一場戀愛,
碰撞出新舊融合的庶民新文化,
並且已是年輕新世代最佳的藝術殿堂。
后豐鐵馬道 穿越歷史的長廊
在臺中市,每個假日,全家大小出遊,
群山環繞的后豐鐵馬道是絕佳的選擇地點。
美麗的后豐鐵馬道,
原為臺鐵的舊山線,見證了臺灣的林業發展史,
歷經了路線廢棄的過程,但再經過重新整建後,
成為擁有自行車專用道的觀光勝地。
騎經橫跨大甲溪的花梁鋼橋、9號隧道,美景一絕。
余如季 見證臺中一甲子
在本期封面故事裡提供許多珍貴老照片的余如季,生於民國21年,14 歲便開始玩相機,喜愛攝影的他,從事攝影工作超過一甲子,用快門記錄下許多珍貴的歷史畫面,尤其是長年居住的臺中!代表作「白鷺人家」紀錄片,便是他熱愛這塊土地的見證。「白鷺人家」紀錄片,民國56年9月,在日本東京榮獲第14 屆亞洲影展獎,是臺灣個人製片得獎的第一人;同年十月以「白鷺人家」劇情片,代表臺灣參加西班牙第五屆國際兒童影展,獲最高推崇獎。
余如季可謂臺灣影像國寶,用鏡頭辛勤耕耘臺灣時空映像,留下許多珍貴的新聞及空拍畫面,至今未停歇;如今,子承父業,長公子余立,克紹箕裘,用數位影像科技接棒,繼續記錄臺中。
透過余如季的鏡頭,我們不僅看到了湖心亭、臺中火車站、宮原眼科等建築的昔日風華,看到了千年樹王──老茄苳、東海路思義教堂依然挺立,更看到了七期重劃區在興建前的純樸樣貌;這座城市不停前行的表情,在余如季的鏡頭中,未曾或忘。
目前,臺灣大道市政大樓文心樓、惠中樓一樓正在展出余如季《典藏臺中-余如季見證臺中一甲子懷念照片展》至11 月12 日,透過展場中的百餘幅照片,一起欣賞更多記憶中、變化中的臺中!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