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無數的人,熱愛園藝、喜歡觀賞著名的花園和苗圃。當我們觀賞著這些美麗的植物,不斷發出讚嘆聲時,
關於這些植物離鄉背景的旅行經歷,知道多少呢?
本書講述植物獵人艱苦卓絕的冒險犯難歷程,以及他們所發現的珍貴植物,是如何永久地改變了全球各地的園林景觀。
▌到最美麗的海角去:法蘭西斯•麥森 (1741∼1805年) ▌
當約瑟夫•班克斯晉見國王喬治三世,並說服他將邱園建成植物的收藏基地時,庫克船長正在準備第二次環球航行。班克斯最初打算陪同庫克,但是和英國海軍部有過一次爭執之後(部分原因是英國海軍部拒絕班克斯攜帶一群獵犬和自己的樂隊),班克斯正式選派法蘭西斯•麥森代表自己,作為邱園第一個植物獵人,隨同庫克船長進行第二次的環球蒐集植物之旅。
庫克率領的英國皇家艦艇「決心號」經歷了三個半月的海上航行,駛入南非開普敦的桌灣(Table Bay),此時是1772年10月30日。麥森告別在邱園中「助理園丁」這份安全、靜謐的工作後,來到這塊新生殖民地(當時是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管理之下)。對麥森來說,那年是他度過第二個花開的春天。在往後幾年艱苦的歲月中,這位年僅31歲、不諳世故的年輕人,要適應的第一件事是南北半球的反轉季節。南非的亞熱帶氣候、原始森林、珍奇植物和兇猛的動物,對他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要證明自己能夠克服迎面而來的艱難阻礙。
……
1773年12月14日,他們到達伊莉莎白港(Port Elizabeth)的阿戈阿灣(Algoa Bay),該地距離好望角約489英里。他們的路程不斷地向偏遠地區延伸,17日抵達星期日河(Sundays)時,麥森在當地雇請的嚮導拒絕進入雪山。他們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只是警告說霍敦特人中有一群特別兇猛的部落棲息在雪山,這些人會為了搶奪牛車上的一塊鐵,將他們全部殺害。然而,就在這一次的行程中,他們和當地的野生動物首次發生嚴重的衝突事件。一群鬣狗襲擊牛車,導致一頭牛被咬傷,野生動物的數量越來越多,麥森一行人常常要阻擋動物的攻擊。
由於牛隻的身體狀況開始疲累,麥森只好不情願地順著與海岸線平行的方向返回開普敦,行走在蘭吉克洛(Lange Kloor)高高的山嶺上。兩人在回程途中,曾兩度離開牛車跑去探險,卻完全迷失了方向,只好在極度寒冷中度過難熬的深夜,身邊的燃料只夠維持微弱的火苗。經過4個半月的艱苦跋涉,他們走過了1,000英里,筋疲力盡的一行人於1774年1月29日抵達開普敦。放在牛車上新採集來的植物仍完好如初,其中還有豔麗奪目的「天堂鳥」(Strelitzia reginae)。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麥森忙著將蒐集來的植物分類,再送到邱園。
南半球處處彌漫著春天的氣息,麥森感到信心百倍,對於尚未涉足的領域,他再次籌畫進行下一次的探險。1774年10月他和桑伯格朝著奧立芬河的源頭繼續北上,進入一片乾旱貧瘠有如沙漠般的土地。陽光熾熱,他們只能在清早和傍晚出門,進展非常緩慢。沙子似的土地裡,到處都是鼴鼠洞,馬匹行走起來跌跌撞撞,十分危險。麥森記載,毒蛇在這片土地上橫行霸道,牠們在動物的腳下繞來繞去。一旦有人停下腳步休息,牠們就纏繞在人的身上。高溫、缺水一直威脅著他們,拉車的牛群一度嚴重缺水,桑伯格很擔心牛群會突然倒下斃命。儘管環境異常荒涼,麥森還是找到一些肉質植物,比如:松葉菊、大戟屬植物和五角星花。
麥森一行人於10月底乘著小船渡過奧立芬河。幾天後,他們來到范倫斯多普(Vanrhynsdorp),在此展開針對博克維爾德山脈(Bokkeveld Mountains)為期3天的探索旅行。一位布爾農夫追上來說,旅途中將看不到水源,不過他會把布條繫在樹上,指明水源之處。在遍佈巨礫的沙漠上,隊伍舉步維艱,他們漸漸感覺到那位農夫忘記了自己的諾言。太陽無情地燃燒著,可憐的牛隻再度缺水。麥森做記錄時感傷地說,他只能蒐集生長在路旁的植物。儘管如此,他還是找到了100種植物,包括類似石頭的石生植物種類。
……
行程轉向東南,麥森穿過一片乾旱的土地,來到萊諾斯特(Renoster)河邊。他們沿著這條河向前走,於11月中旬抵達羅吉維爾德山脈(Roggeveld Mountains)。16日,隊伍再一次踏上地勢險惡的道路,進入海拔4000英尺的草原。草原沿著山脈向幾百里處延伸,氣候和南非台地形成極大的反差,他們不得不和冰冷的暴雨搏鬥。麥森和桑伯格靜靜的等待一場劇烈的大風,希望可以將烏雲吹散,苦等兩天後決定放棄原來的計劃。他們向東北行走,下山奔往低處的平原。然而,計畫的改變也同樣帶來了危險,麥森和桑伯格就這樣歷經了寒冷到炎熱的天氣。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忙著寫日記、觀察植物,把新蒐集的植物種類送回國內。到現在為止,他蒐集的植物有500多種,包括帝王花(Protea cynaroides)和孤挺花(Amaryllis belladonna)。班克斯欣喜若狂,一方面是邱園正在成為世界上匯集植物最好的園林,這些新蒐集的植物足以讓他對國王有一個交代;另一方面是邱園將有能力再派出更多的植物獵人。
……
今天,全世界的園丁都非常感謝麥森,因為他引進了許多亮麗多彩的開花植物,像:唐菖蒲、孤挺花、銀葉菊、苣苔、天堂鳥和帝王花,無論是做為切花還是室內種植,都使我們的溫室和家居生活亮麗生輝。如果沒有麥森引進的火把蓮(共有9種)、百子蓮和耀眼的馬蹄蓮,花園的花壇都會黯淡無光。懸掛在花園中的花籃在他蒐集到的天竺(共47種)和半邊蓮的襯托下,更加絢麗多彩。在南非的夏、秋兩季,無數的鱗莖植物綻放著五彩繽紛的花朵,賦予麥森蒐集植物的良機。今天我們依然熱愛他引進的水仙菖蒲、小鳶尾、沃森花、網球花、都爾巴喜和酢醬草。 麥森帶回來的植物在園藝業上,雖然並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儘管如此,他所做的開拓性工作,點燃了人們對花卉的強烈興趣,促使後人踏著他的足跡,繼往開來。或許他引進最重要、存活最持久的植物是在1775年的蘇鐵樹,這棵樹一直在邱園的棕櫚房裡生長,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盆栽植物!
文章摘自高談文化《植物獵人》•達.托比.馬斯格雷夫、威爾.馬斯格雷夫、克里斯.加德納合著,楊春麗、袁瑀譯